物理說法-分別與無分別

 

梁乃崇教授

 

記得小時候看洋人,總覺得他們的臉孔一模一樣,分不出張三李四;看螞蟻也覺得牠們一模一樣,分不出甲、乙、丙、丁。長大以後,洋人的臉孔已能分辨,可是螞蟻的樣子至今仍無法分辨。能夠分辨就是有分別,不能分辨就是無分別。所以無分別是很平常的事情,生活中俯拾皆是。

明辨真假,擅長分析,是分別之學,也是科學。可是科學中有沒有無分別呢?科學中有很多無分別,而且無分別是科學的基石之一。今舉二例來說明:首先我們來看,每一個氧分子O2完全一樣,每一個金原子也完全一樣,所有同類的分子和原子都完全一樣,科學家分不出它們是張三李四,這就是統計力學中的「全同粒子」。換言之,也就是無分別粒子。統計力學建立在「全同粒子」的基礎上,抽掉「全同粒子」的概念,統計力學就崩潰了。

其次,再來看李政道和楊振寧教授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對稱性原理」,所謂「對稱性」其實就是無分別性,也是以無分別為基礎。但因內容比較深奧,無法在本文說明。朋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篇論文﹕「無分別與對稱性」刊於《第一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十七至卅六頁,民國八十年二月出版,圓覺文教基金會主編。

所以雖然科學是分別之學,但是我們可以說,無分別是科學的基石。

在禪宗《六祖壇經》有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有善有惡就是有分別,「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起分別。整句經文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不想善事,也不想惡事,這樣不起分別的時候,那個是你的本來面目,希望你去找一找」。本來面目又稱佛性。又云:「佛法是不二之法」;「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不二」和「無二」就是無分別,所以我們可以說:佛法是無分別之法,佛性是無分別之性。

生活中有無分別的事實,科學中也有以無分別為基石的例子,而佛法更是以追求無分別的佛性為最高目標,所以世界的基礎是一致的。(1999.1.22)

 

資料記錄-左美玲 任冰如 梁玉明 陳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