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說法-「有住」與「無住」

 

梁乃崇教授

 

「有住」就是有基礎有根據;而「無住」就是沒有基礎沒有根據。

「有住」像什麼?像樓房必須建立在堅固的地基上,地基又必須打在穩固的土地上;否則,樓房倒塌會造成災難。那麼,土地的基礎又是什麼呢?土地的基礎是地球。因此樓房是否堅固,要依靠地球的穩固,這些基礎的基礎都屬於「有住」。

至於「無住」是什麼?我們先來問,地球的穩固基礎是依靠什麼?地球懸在太空中,找不到依靠,當然沒有基礎,或者說地球的基礎建在「空」上,這就是「無住」。原來樓房的最終基礎是「沒有基礎」,這個實例說明從「有住」深入追究下去,結果發現是「無住」。

科學中也有所謂「有住」與「無住」的情況嗎?有的,科學理論形成之前,必須先有「假設」做基礎,才能推論出定律,這定律就是從「有住」的方式生出來的。如此推論得一組定律,就構成一門科學理論。理論根據「假設」而生,這就是科學中的「有住」。

例如假設兩條平行線至無窮遠處不相交,根據此假設,可以導出「歐氏平面幾何學」。若另假設兩條平行線至無窮遠處相交,則導出「非歐氏幾何學」。又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必須先假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根據這個假設,才能推論得出相對論。

但是這些「假設」又是如何得來的呢?是有根據還是沒有根據呢?以前段的「假設」實例來看,「兩條平行線至無窮遠處不相交或相交」,是無法證明的,因為沒有人到得了無窮遠處,所以不知道在無窮遠處平行線是否相交,我們若做任一選擇都是猜想,不是證明。「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這個假設也是猜想,不能證明。我們知道「假設」無法經由邏輯推論獲得,它是無中生有編造出來的,是一種想當然耳的猜想。而科學用一個好聽的名詞,稱它為「自明」,說穿了就是不能證明。所以「假設」是以「無住」的方式得來的,不是「有住」的方式所產生。

這樣一來,嚴謹的科學理論其基礎竟然建立在無法邏輯推論的「假設」上;邏輯論證的基礎是非邏輯。這個結果與樓房的最終基礎是「空」相映成趣,再次說明「有住」的基礎是「無住」。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說「有住」與「無住」互相依持,沒有「無住」,建立不起「有住」﹔沒有「有住」,探究不到「無住」。「有住」深到底,原來是「無住」。

禪宗記載六祖惠能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就大徹大悟,成道了。至於「無住」是什麼?六祖又悟了什麼?到現在仍像謎一樣。看過本文的解說以後,「無住」是什麼?大概可以了解了。至於六祖究竟悟了什麼?就留給讀者自己悟一悟吧!(1999.1.15)

 

資料記錄-左美玲 任冰如 梁玉明 陳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