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說法-物質內的小太空
梁乃崇教授
物質是什麼?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想要了解。古代西方哲學家道爾頓曾設想將物體切成兩塊後,再切成四塊,如此不斷地切下去,物體越切越小,肉眼亦無法看見,而小到某一個程度後,就切不動了,於是得到一個又小又堅硬的物體,我們稱它為「不可分」。「不可分」的原文是atom,後來的科學家發現「原子」具有「不可分」的性質,因此將 atom 定為原子的名字,而「原子」則是atom的中譯名字,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
現在我們來看看原子的圖像。原子非常像太陽系,但是原子很小,直徑只有三埃(一埃等於10-13公里),太陽系的直徑卻在 1010 公里以上,一小一大相差1023倍。原子由一個原子核和數個電子組成,原子核在中心,數個電子則在外圍環繞,如同太陽系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般。原子核和電子的體積非常小,只佔整個原子體積的一千兆分之一以下,其他一減一千兆分之一的體積都是空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也是如此,太陽和行星佔太陽系的總體積也非常小,絕大部分都是空的太空。堅硬的原子居然有這麼大的空洞,只在空洞中飄浮幾點灰塵(電子和原子核)而已,僅灰塵具有實際質量,空洞部分是沒有質量的。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好好檢討「堅硬」的定義了。
佛陀認為世界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所組成。「地」、「水」相當於科學的物質;「火」、「風」相當於能量;「空」相當於空間。想想上一段所說的原子內的空洞,佛陀能夠道出「空」大,真是睿智。
在《楞嚴經》中,他曾講到「地」可碎為「微塵」;微塵又可碎為「極微塵」;極微塵再碎為最小的「鄰虛塵」。「鄰虛塵」這個名稱非常有意思,可以解釋成:此塵與虛空為鄰,這不就是原子核和電子飄浮在空洞中的景象嗎?佛陀好像在二千多年前就「看見」此景象,不得不令人驚嘆!
物質既然是由無數原子群聚而成,原子又像太陽系,那麼物質就可以類比成無數太陽系群聚在一起,這個就是銀河系,是物質內部的太空世界。佛經云:「一毛端含十方界」,此之謂也。
講到這裡不禁要問:我們居住的太陽系會不會是另一個大宇宙的原子呢?(1999.1.8)
資料記錄-左美玲 任冰如 梁玉明 陳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