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因(二)如何鑑別是在因上幫
梁乃崇教授
【如何鑑別是在因上幫】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因果律:如何幫因」。這個題目去年已經講過,很多人並不了解,所以今天再把這個題目講一次。對於已經在修施食法的人,這一個題目很重要,必須聽清楚!
「因果律」是一個很重要的定律,這個定律大家都會遇到,但是大家對「因果律」的了解卻相當模糊,大家的了解也不一致,所以我們更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讓大家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先講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因果律」?我為什麼要提出幫因的主張。
我記得大概是一九九四年第二次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去怡保一位師兄家,一到他家,他第一個問題就問我:「為什麼學了華藏祖師的佛法,修了以後就會倒霉,凡事不順?」我說我不知道有這樣子的事情!
所以他又問:「你也是修華藏祖師的法,為什麼你沒有倒霉,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同?」我真的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碰過這一類的問題。後來我才知道,在馬來西亞有非常多的師兄,他們學了師父的法以後,法力是很高,但是遭遇卻不怎麼好。這一類的問題我第一次聽到,覺得很驚奇,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只是找一個理由:「你們大概是學了華藏祖師的用法,我學的是心法,所以沒有這種事。」
我這樣回答以後,那位師兄就說:「我學的也是心法,華藏祖師傳的也是心法啊!你的心法是什麼?」我說是「心要」,他說他也是修「心要」,他說:「有些人是修密法當中的用法,所謂的金剛法那一類,但是我沒有啊!我只是修心法,修了以後就倒霉,什麼都不順,就停了不修,不修就好了,過了一段時間又修,又倒霉,再不修,又好了,這樣子做了好幾次。」我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真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後來又到新加坡大會堂,又有一位師兄問了同一個問題,他也修了華藏祖師的法以後,就一直倒霉,事業也完蛋,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放棄,非常勇猛。他看我還能來演講,沒有倒霉,就非常的好奇。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但是這個問題就在我心裡了,因此常想這個問題。當時以為他可能沒有修心,雖然也是修心法,但是沒有真修心。不過這個理由我還是不滿意。
前年去美國,到舊金山的諾那寺演講(一九六零年華藏祖師在該地傳過法,那裡也有我的同門師兄),當我講到六度萬行,慈悲喜捨、佈施、救渡眾生等等,聽眾當中有一位女士問:「你們這樣救渡眾生是不公平的」我說:「為什麼不公平?」她說:「這些被你們救到的當然很幸運,對於那些沒有被救的,不是不公平嗎?」我說:「沒有辦法啊,沒有辦法全部救,觀世音菩薩也是這樣,能做多少算多少。」她說:「觀世音菩薩沒有不公平,你們不是觀世音菩薩,這樣做就是不公平。」我說:「我們這樣做是跟觀世音菩薩一樣的,那有不同,既然觀世音菩薩可以這樣做,我們也可以!」
當時有上述對話。其實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這是不公平的,不過我認為觀世音菩薩也是不公平,尤其一些眾生欠了別人的錢財,或者殺了別人,所以受到果報,如果把他救了,對於被他傷害的人來講,是不公平的。
來舊金山之前我去洛杉磯,有一位吳先生,他也追問我有關「因果律」的問題,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因果是怎麼一回事?我本來也沒怎麼想「因果律」的問題,但被他一追問,就弄懂了「因果律」。當時還不知道有什麼重要性,只以為是一個哲學問題而已。
後來回到台灣,我覺得自己有些事情做錯了。什麼事情做錯呢?就是救渡眾生。譬如這個國家社會有什麼災難、不好的事將要發生,我們修行者會先感知,於是就把它化解了,常常做這樣的事情。這時我發覺做錯了,因為這些災難跟政府領導人的作風有關係,我把它化解以後,有權力的領導人看到的結果都是好的,所以他自己不知道做錯了。
是我使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事,如果我讓這些災難發生,不去化解,他就有機會知道錯了。所以這些災難痛苦對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可以依據這些痛苦來修正自己。若我把這些痛苦化解掉,他會誤以為那些錯誤是對的,就會繼續錯下去,越錯越嚴重。所以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不應該暗中化解災難。
綜合以上所講的事情,都與「因果律」有關,我們要對「因果律」作整體的了解,而不是各別片斷的了解。
「知覺者」這一邊是非因非果,「被知的範疇」則是有因有果,出世間是沒有因果,因為不被知就沒有因果,世間則一定有因有果。修行者在有因有果這一個範疇中修行,修到出世間的時候,也就是出三界的時候,他就超越了因果,然後又回到有因果的世界來,把因果律弄亂,修行者這種自以為入世救渡眾生的做法,我覺得是錯誤的。
為救渡眾生而破壞「因果律」是不對的,因為這個世間必定有「因果律」,如果運用超越「因果律」的力量來破壞「因果律」,「因果律」必定會反擊你。如果你躲到佛的世界,那裡沒有「因果律」,所以反擊不到你,但只要你一出現在這個世間,世間的「因果律」就來反擊你。
所以我們入世渡眾生,不能破壞「因果律」。在世間我們必須遵守「因果律」,被知的範疇就是世間,三界之內也是世間,「因果律」就是世間的法性,用出世間的力量擾亂世間的「因果律」,等於用「自性」擾亂「法性」,使不得也。
什麼是「因果律」呢?「因果律」是法界的法性,我們不是要體悟法性嗎?「因果律」就是法性。世間為什麼有「因果律」?而出世間為什麼沒有「因果律」?因為世間有時間,出世間沒有時間,只要有時間就有「因果律」。世間又為什麼有時間?因為有變動、有無常、有生滅,所以有時間,因此有「因果律」,這是生成「因果律」的原因。
知覺者、佛性這裡沒有變動,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沒有時間,因此也就沒有「因果律」。有了變動不只是有時間,有「因果律」,同時也有了創造力,也才可以幻化。知覺者、佛性是「本來如是」,所以不可以被創造和幻化,佛性不是創造出來的,本來面目也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本來就是這樣。
「因果律」的特性是什麼?大家可能會說「因果律」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如打了一下就會痛,打是因,痛是果。也就是種惡因得惡果,種善因得善果,這是大家都熟悉的「因果律」。
至於為什麼會把這個因和那個果連起來,這就牽涉到人的認知,為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把瓜與瓜、豆與豆連起來,我們的認知不會把豆連上瓜,所以「因果律」與認知是有關係的。
但是有一種「因果律」與認知沒有關係,就是時間在前的是因,在後的是果,這種「因果律」與時間有關。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可以從時間來分辨,因為有了時間才有因果,所以事情在先的就是因,在後的一定是果,當我們搞不清楚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只要看時間,時間在先的就是因,時間在後的就是果。這種「因果律」跟我們的認知是沒有關係的。
是不是種豆一定得豆?大家的經驗應該是吧!但是會有例外,因為基因突變,種豆長出的不是豆,雖然機會很小,但還是會有。雖然不是豆,但時間一定在後面,所以還是果,不是因。所以種惡因會不會一定得惡果呢?在我們的經驗裡面應該是,但是有例外,這些例外使我們懷疑「因果律」是否真實。
其實「因果律」不一定要瓜生成瓜、豆生成豆,重要的還是時間先後,所以因在先,果在後,這一點不會模糊也沒有例外。所以最嚴格的「因果律」其實就是時間的性質。至於是否瓜一定要得瓜,豆一定要得豆,善一定要得善,惡一定要得惡,這就跟我們的認知有關了。所以時間先後的「因果律」是最真實,沒有可懷疑之處。
為什麼要提倡幫因?第一:幫果會造成不公平,會遭受「因果律」的反擊。第二:幫果會剝奪眾生修行的機會。第三:在因上幫就沒有以上兩個問題,更不會破壞「因果律」。所以要提倡幫因以達成眾生的心願。
為什麼幫因就沒有問題呢?因為在因上幫是啟發人去種善因,所以未來的善果會增加,現在的惡果已經沒有辦法改變,如果現在不種惡因,未來的惡果也會減少,所以未來的命運就會改善。現在的惡果是以前種的,別人不去動它,也就是不去把它接收過來,而是自己承受。
這樣子的幫助沒有違反「因果律」,就不會遭到「因果律」的反擊。而且沒有在果上幫的不公平問題,也沒有剝奪眾生學習的機會,眾生也的確受到你的幫助了。所以我們要幫助眾生就要從因上幫,不要在果上去做。
如何鑑別是在因上幫呢?因為每件事情既是因又是果,我們要怎麼做才是因上幫呢?
第一,我們必須要覺察自己的心態,當我們在幫的時候,只注意他現在的病痛、災難,這就是果,當我們的焦點放在如何把這些果消除,這就是幫果。但是如果我們幫的時候,注意的是未來,焦點放在未來他是不是會好一點,這就是幫因。
因為對於未來的事而言,現在所幫的就是因,若是幫忙改善現在的狀況,那就是幫果。所以兩個人做同樣的事,幫因的人,他注意的是未來;幫果的人,他注意的是現在。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分辨清楚。
第二,如果是在心上幫,就是幫因;如果是在相上幫,就是幫果。比如一個人掉進水裡,我們去救他,救他的時候,只是將他從水中救起來,不死了,這是在相上幫。如果救的時候我們的慈悲心感動了他,也啟發了他的善心,就是在心上幫,也就是因上幫,因為你的注意力是在心靈部分。
很多人在幫的時候,計算送了多少財物、多少錢、多少米、多少棉被等等,都是在相上幫。如果他的注意力是啟發了多少同情心、慈悲心,這就是在幫因。圓覺宗的法是心法,世界上最根本的因就是菩提心或佛性,教各位悟本來面目,就是幫因,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因。
這也就是為什麼【金剛經】說,念誦【金剛經】四句偈就可得很大很大的功德,比用三千大千世界的財物佈施所得的功德還大。因為【金剛經】的四句偈是在心上下功夫,是在幫因,而不是幫果。而用三大千世界的財寶來佈施,是在相上佈施,是幫果,所以功德較小。
第三,當我們遇上一個問題,去找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把原因找出來,再把原因改善,問題就解決了。問題是果,把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來,這個原因就是因,然後把原因修正、調整,這個果就改善了,這樣也是在因上幫。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果報會一直延續,並不會停止,所以在因上幫他,以後延續的果報就會慢慢改善,因為你把他的病因改善了,壞的果報也就消失了。
第四,住相佈施就是果上幫,不住相就是因上幫。不住相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無住生心」,如果能夠「無住生心」,不就像六祖惠能大徹大悟了嗎?這是鑑別幫因的一個原則,住相的是幫果,不住相的是幫因。以有為法來幫就是果上幫,以無為法來幫就是因上幫。
有為的一定是有目的,要計算效果的,只有果才可以計算;因是無法計算的。所以可以計算的是果上幫,是有為法。有為和無為可以歸納到住相和不住相。
以上總共有四個原則,可以幫助大家鑑別是在因上幫或果上幫。這樣的事情必須大家自己想清楚,我只是提供我自己的經驗,我清楚並不等於你清楚,你一定要自己弄清楚,尤其是修施食法的人更要弄清楚。如果沒有弄清楚,你以為你在做好事,其實是在做壞事。這一點很重要。
當我們種了惡因以後就會生出惡果,惡果來時應該好漢做事好漢當。佛教徒有一些壞習慣,做了惡事,果報來時,就求佛菩薩保佑消災,這是好漢做事卻不敢當。對於一個獨立自主的修行人而言,應該好漢做事好漢當。痛苦來時心甘情願承受,好好反省檢討。
不但人間是這樣,法界也是如此。自己的惡果要心甘情願的領受,不要怨天尤人,因為心甘情願的領受,業報很快就會消失了;如果心不甘情不願,業報就一直消化不完,會在地獄住很久。只要心甘情願領受就消得快,消完了就自動出來。
心甘情願領受業報是很重要的觀點,比如一個人做了壞事,但誠懇的說:「我錯了!對不起!」人家可能因此不要那麼多的懲罰。所以這是最好的消業方式,不應該讓佛菩薩幫你擔,要大修行者來擔眾生的業報,對大修行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對地藏菩薩也很不公平,他們好像是在收眾生的垃圾,眾生拼命的製造垃圾給他們,這樣是慈悲嗎?不對吧!眾生需要在心上引導,在正確的方向上修行,能夠提供這樣的教導才是真正的慈悲。
當我提出幫因的主張時,有很多人反對,因為地藏菩薩、釋迦摩尼佛、藥師佛等等的願,全部都是幫果的,要這樣才是大慈大悲。可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我為這件事做了非常仔細的檢討,自認是對的,就堅持下來。孟子的話說:「雖千萬人吾往矣!」雖然有千萬人反對我,我反省沒有錯,所以我還是勇往直前。
這個是佛教的大事,也是大乘佛法的大突破。在人間只有圓覺宗知道,我只管人間事。人是很麻煩很固執的,我覺得正確的事不須急,雖然只有少數人知道,不過依據這樣做下來會很順,做什麼都容易成功。如果不依幫因的原則做,就會遇上很多問題,以後就會跟著我們學,所以也不須急著改。要在因上幫,在心上看時機!如果現在急著改革,一定碰釘子。
我們也不是永遠不可以幫果,還是可以幫,但是一定要知道,會有副作用。如果你了解,還是可以幫果,不要抱怨做了這麼多好事,卻得到這麼多不好的報應,到底是怎麼搞的?這樣想就不應該做了。
幫因也要有本事和能力,如果超過你的能力,你也幫不來,所以並不是幫因就可以無限制。抱著未來的、原因的、心上的、不住相的、無為的原則,以不顛倒心來幫,就是因上幫,如果在果上幫就是以顛倒心來幫。
問:醫生治病是幫果嗎?
答:西醫這樣做還可以,因為西醫的醫術是從「因果律」生出來的方法,並不是超越「因果律」的領域生出來的,所以即使是醫了,還是順應「因果律」,並沒有破壞「因果律」。西醫把人的病醫好,沒有人會覺得是奇蹟,因為是合乎「因果律」,所以不會是奇蹟。凡是奇蹟都是不合乎「因果律」,給西醫看病時,你受的苦罪與生病也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醫術的來源是超越「因果律」的,醫下來會有奇蹟,這個時候就有破壞「因果律」的問題。我們的佛法是超越「因果律」的,所以佛菩薩都有超越「因果律」的法力,他們救渡眾生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在因上幫。
問:什麼是不住相佈施?
答:就是不著相,我們的世間是有相的,我們不可能做到無相,但是可以做到不著相,只要心裡面不去專注在相上,就是不著相。不著相最徹底的情況就是「莊嚴佛土即非莊嚴佛土」,莊嚴佛土是相,非莊嚴佛土也是相,這兩個一正一反的相結合起來,我們的心就空空的,不著相了,這時候就是「是名莊嚴佛土」。
資料記錄-羅敬賢 陳雲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