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修煉

智崇上師

 

我之前講過《道德經》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這個部分。為什麼我會講這個呢?因為我先是在講一心,我講完一心的時候,太上七佛就補充這個內容給我。上一次,我只把祂補充的內容講給大家聽;今天我要把前面講一心的這件事情,也講給大家聽,這樣你們就會知道之間的關連了。

※「一心」就是要一心淨信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尤其上了修行班三,想要學用法的話,必須得到一心皈依或者一師皈依的認可;認可後,還要參加一心或一師皈依誓言的典禮之後,才能夠教你用法。那一心皈依誓言還有一師皈依誓言是在做什麼?這個「一心」在做什麼?就是讓你做到一心淨信。

要做到一心淨信,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心裡面所相信的事情是很多的,當你每相信一個東西,或者執著一個東西,那就是一個心了;當你有很多相信、很多執著,就有很多心了。現在,我們要讓自己成為一心,就是就算你要相信,也只相信一個,就算你要執著,你也只執著一個;當你能夠只相信、執著一個,那也算是一心。這樣子的一心,只不過代表你在被知的範圍裡面,就只選擇一個。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唯取一瓢」,只取那一瓢,這樣也可以算是一心了。

雖然這個一心,還是被知的,還是屬於被知的範圍裡面的心,那被知範圍裡面,被你知道的心多不勝數啊!但是你只取一個,雖然還是屬於被知的,這樣子也算是一心。

這樣子的一心不難做啊,只選一個啊。我們在修本尊法的時候,在修外覺的時候,也是選了一個被知來入定嘛。你只選一個被知的時候,其他的被知都被你清除了,只剩下那一個被知,你只有那一個被知,那也算是一心囉!所以這樣子的一心很容易做啊,並沒有多深奧啊。我們在修外覺的時候,那樣子的一個被知,就把其他所有的被知都放掉了,只取一個,這樣,也是所謂的一心,這個是我們在修本尊法的內證的時候,所做的修練。

你們來學佛,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一心,所以就叫你一心皈依。那一心或一師皈依,要你發誓;發誓就是幫助你能夠做到一心。這樣子的一心,起步並不困難,對不對?不困難啊!這是你能做的事,只是取決於你要不要做。

當然,做了這樣子的發誓,就表示你願意這樣子做嘛。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前世皈依過很多師父、很多宗派,很多不同的宗教,他們都會來找你,如果他們不肯放你,那祖師也不會勉強,就不會同意你做一師皈依或一心皈依誓言。如果祖師同意了,那就表示:祖師幫你去跟他們溝通了,他們願意放你一馬,讓你這一生可以一心這麼修。

所以,你不要小看這樣一件事啊!我們說:一心就是把被知範圍裡面的那些心念只選一個,其他我不選了。要做到這件事情,不容易!不只是你的意願,還有跟你有關係的存有,是不是可以放過你讓你這麼做?你要知道這是多麼得來不易。

※其他念想都要臣服於一心、一師念想之下

我們說一心就是把其他的念想放掉,只剩下一個念想。那怎麼做呢?比如說:一師皈依或者一心皈依,皈依誰呢?就是皈依圓覺宗啊!【報告師父:您在做這篇開示時,還是圓覺宗,不知這篇對外公開的文章,是否要改成法性圓覺?上師回覆:不用。】其他就不去想了,心裡面只想這一件事。可是,我們時時刻刻的心念有很多,每天還是要吃飯、睡覺、工作,這麼多想法怎麼讓我們做到一心呢?只有一個念想,那不可能啊!

你還有其他的念想,沒關係!但是你心裡頭要有一個認知:其他的念想,都在一心、一師皈依圓覺宗這個念想之下!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其他的念想,不能夠駕凌在一心皈依、一師皈依圓覺宗的這個念想之上,其他的念想都要臣服在這個念想之下;那些念想可以存在,只要它臣服在這個念想之下。

也就是說:你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一心,這個一心也不過是個被知的──就是皈依圓覺宗、皈依智崇上師。這個念想還是被知的,但是把這個被知的念想放到最高位階,其他的念想都在這個念想之下,其他的念想只要跟這個一心、一師的念想衝突,就要把它消除,就要讓它臣服於一心、一師念想之下。

所以,只不過就是將這個被知的範疇裡面的念想,建立了一個位階、次第,哪一個要臣服哪一個,只不過建立了這樣子一個體系,這樣子的體系建立起來了,你的一心就成立了。

※更純粹的一心:一心對準

這麼做只是攝伏,用一個一心、一師的念想來攝伏其他的念想,那這樣就做到了一心。但是這樣子做到的一心還不夠,我們還要讓我們的一心更純粹,怎麼做?就讓我們的心念和我們圓覺宗的心念一致,和智崇上師的心念一致,智崇上師的心念是什麼,那自己就是什麼,這樣的作法,叫做「對準」,你的心就跟圓覺宗的心,跟智崇上師的心對準了。你對得愈準,你就愈一心,你的一心就做得愈好。

怎麼對準呢?就是相信!你就相信、接受圓覺宗的心,你就相信、接受智崇上師的心;以圓覺宗的心做目標,讓自己的心跟圓覺宗的心、跟智崇上師的心一致。對得愈準,那就是一心的狀況做得愈好。這就是信仰。也不難啊,是吧!就是看你要不要這麼做而已。

※一心是自然舒服的,不必勉強

如果你對智崇上師的想法、意願懷疑,認為:「這樣的想法行嗎?這樣子行得通嗎?智崇上師老是改來改去,我怎麼跟他對準?我跟他對準了,他又變了,那就對不準了,到底要相信哪一個呢?他昨天是這樣,今天又變一個樣子,那我要相信哪一個智崇上師的心念?這我做不到,這不可能的。」

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二心,不是一心了。沒有一心那就不要來學,我也沒有辦法教你,所以不要勉強。如果做不到一心,不如掰掰,這是不用勉強的,能做到就做,做不到不要勉強,這個地方不能勉強。

有人就想用意志來克服、壓制自己的懷疑。若你想用壓制,把懷疑的心壓下去,想要用這樣的方法來達到一心,這是達不到的。你用克制的方法,就已經是二心、三心、四心……不知道有多少心了。

一心能生出來那是自然的,沒有壓制,自己就是願意這個樣子。這麼做,就是舒服的,沒有壓力的,願意的,心甘情願的,沒有別的想法,這就是他想要做的,自動想要做的,自然想要做的,沒有壓制的。這樣做到了,才叫做一心,能夠這麼做到就是一心淨信。嗯,這也不難啊!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樣子的一心,也就是所謂的一心淨信,你的修煉的等級,就入了神了。如果做不到呢?不用勉強,就掰掰了。

所謂一心淨信,它的實況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深奧,一點都不深奧,就是你是不是專注地接受了;那也不是說你其他的心念都不准有了,不是啊。我們在修外覺的時候,其他心念都不要有,只要一個心念;而我們在生活當中,其他心念都還是接受的,允許它存在的,但它是要在一心的心念之下,臣服於一心的心念之下。我們只不過是做了這麼一個整理而已,一心的修行,就變得具體易行了。

當其他的心念不願意臣服在這個一心之下時,那他就是來挑戰了;如果要挑戰的話,它就是不臣服,就沒有做到一心。沒有做到,不勉強啊!你不願意臣服於這個心念之下,那就不要來學,就沒有這個問題。願意的,就來,做得到的,就來。這就是告訴你們:一心怎麼做。真是夠簡單的,其他的念想都不需要消失,只要臣服而已,真是夠容易的。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闡述「得一」

這樣子就叫「得一」囉!做得到的話就得一。得一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那就是《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裡面說的。我現在把第三十九章再唸一下。

「昔之得一者」:過去得到一的話,是什麼狀況?「天得一以清」:在天這個層次,天得到了一,這個天就清明了。「地得一以寧」:在地這個層次,它得到了一,它就安寧了。「神得一以靈」:如果是神明達到一了,那祂就靈驗了,祂就靈光了。「谷得一以盈」:山谷凹的地方,得到了一的話,它就盈滿了。「萬物得一以生」:萬物得到一,它就有生命了,它就活了,這些物就活了;沒有得一的話,這些生物是沒有生命的,得到一就有生命了。「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王侯就是當領導者的這些人,得到一,他就端正了,就是正了;不然就是歪的、斜的。領導者正了,天下就能夠有正位,有正氣,也就是有次序、安定,不會混亂。

「其致之一也」這樣子之下的話呢,我們就會說,「天無以清」:如果天不清的話,「將恐裂」:天會裂開的,就是天會破一個洞,裂一個縫,天會裂的。「地無以寧」:如果地沒有辦法安寧的話呢,「將恐廢」:這個地會被廢棄的,變廢地了。

【報告師父:原文是「地無以寧將恐發」《道德經講義》書中註解文如下:「發者,如地動、山搖、海嘯、土崩。故曰地無以寧,將恐發。」請您參考。】

「神無以靈」:神如果不得一,祂就沒有辦法靈,祂如果不靈光的話呢,「將恐歇」:祂就會歇息了。「谷無以盈將恐竭」:谷不盈滿充實,那它就衰竭了。「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如果萬物沒有生命,那他們就會滅亡。「侯王無以正將恐蹶」:如果侯王沒有得到一心,那他就沒有辦法正,他不正的話他就歪歪倒倒,站不直。將恐蹶,蹶就是跌倒,或是從馬背上摔下來。

所以,得一,整個法界都好了;不得一,整個法界都亂了、都滅了,就是這個狀況。那我們修行更是啦,你不得一,你的修行更是亂啊、滅啊!你得一,就能修好了,成就了。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所以呢,高貴的其實是奠基在低賤,他有低賤為本,才有所謂的高貴。「高以下為基」:高的呢,他以下面比他低的那個部分做為他的基礎。「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這些侯王自己稱孤、稱寡,那就是以賤為本嗎?「邪」就是「嗎」?這不是以賤為本嗎?「非乎」,這樣不對嗎?

「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這個我不太會解釋。簡單說,所以要有名譽,那麼他是從沒有名譽的,你沒有欲望的話呢,你就琭琭好像寶玉一樣,那你如果不這樣,好像是有欲,那你就珞珞好像石頭一樣,就不是寶玉了,寶玉就變成石頭了。

※得一的好處

所有的奧妙都在「一」,這個是《道德經》告訴你得到一的好處。而我講的部分是怎麼達到一,我們修行要怎麼樣一心淨信,要得到一才能修行,我沒有講好處。那太上七佛呢,就把祂的老子《道德經》這個部份補給我,說得了一就有好處。

很多人都要聽到有好處才要做,我都沒有講好處,?的人就不那麼有興趣。所以,老子──祂現在已經成太上七佛了,在我講一心的時候,就把《道德經》這一段,馬上送給我。我覺得很好,就把它補進來。補進來就告訴大家:為什麼要一心啊?要一心淨信啊?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同時也教大家怎麼做到。可是我都沒有講做到的好處,太上七佛就把它補充給我,我很感謝。我知道我常常都不去講這些好處,我認為講好處是在行果,呵呵呵,就不講了。現在,我覺得講一講也很好,大家都要這個好的果嘛!都想要嘛!補充一下,也很好。

※「一」也是沒有止境的

我記得上次講這個「一」的時候,還往深處講:這個「一」的境界怎麼達到、怎麼深入。噢,那個就深了。今天就不要講那麼深的東西,淺的東西都還沒有弄好,講那麼深幹什麼?那個「一」還可以更深入下去的,而且光是做這樣的「一」就沒有止境,不是我剛才說的那樣就夠了,它是沒有止境的一下去。一,不但可以高上去或是深下去,它還可以廣下去,不斷的廣下去。光是一喔,就可以這樣做下去。這個今天就不再說了,不再說呢,還是要告訴大家,有這個部分,不是我不說了就沒這個東西了,是有這個部分,因為所有一切都是沒有止境的,光是一也是沒有止境的一。

※弟子感想與提問

好,今天這個部分就講到這裡,接下來的時間就給大家問問題。

翁同修:師父您好,最近特別感受到那個一心淨信,原來我們說一心淨信跟那個菩提心戒應該是相近的,今天師父在講一心淨信的時候,我就了解到,對,一心淨信真正深到最後,跟菩提心戒那種深度會是一樣的。今天師父講到這個一心淨信,從比較淺顯可做的被知這方面來做,我就覺得更容易掌握,更容易聚焦,就是方向的把持會更精準一點。而且師父又提到說,這個一可以無止境的深,那就更圓滿了,讓我體會到那個菩提心戒的深度、廣度,其實就是跟這個一心是有關的。謝謝師父這樣的提醒。

霖同修:師父今天講的就是從比較簡單的層面來做,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功夫,也讓大家聽了容易明白。上次師父講的是比較深一點,所以講得就比較沒有那麼直接,那麼的清楚明白。我覺得聽這些基礎的、簡單的、可以做的,是很重要。

剛剛《道德經》有講,「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不是可以做這樣一個解釋:我們要學深的,就是要從這些像師父今天所表達說,從最簡單、最基礎的開始,然後往比較深的地方下去,這樣就可以達到。《道德經》後面為什麼要講「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可能應該就是這樣吧。

上師:是,所以這也符合蓮師所教導的「見由高降,修自低起」就是這個道理。你的見解可以高超,但修行要從最低的地方開始修起。我今天連見解都不要高超,都很基礎的。

華同修:師父以《道德經》的不同面向,來闡釋得一會怎樣,沒得一會怎樣。我的感覺:比如說,以「谷得一以盈」、「谷無以盈將恐竭」,心裡面的感受就是:得一那個一就是一種收攝的過程。我心裡面有很多層面紛紛擾擾的心念,很多層次的各種需要;在師父所說的那個以一為遵循的方向,其他的都變成次要的,這樣的一個修持的過程,留在心裡的看似愈來愈少,但感覺心反而是愈來愈豐盈。如果我看世間的種種,這個也很好那個也很好,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追那個也追,然後心就是四處奔散的,那樣感覺心反而是枯竭了。

所以這就是師父教的《金剛經》,我什麼都放下了,一直往後收攝,其實我們的世界才會愈來愈豐富;好像我沒有要去追求什麼,我沒有想要去抓取什麼、得到什麼,其實這樣才會得,得很多。

師父今天對我們的開示就是教我們,怎麼具體操作。我們心裡常常會這樣、那樣,一下子跑東、一下子跑西。師父就教導我們:你們不要跑東也不要跑西,他們可以都在你的心裡,但是,那主從的分際,你們要拿捏好,這樣還是可以做到一心。我覺得師父的這個教法,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受用,可以讓我們避免像蒼蠅那樣東轉西轉,我們就不會迷失在世間紛亂的、各式各樣的訊息和需要裡面,然後朝著收攝一心的方向前進,真的是非常感恩師父的教導,感謝師父。

上師:好,我覺得我今天要你們一心這個作法是今天才提出來的,以前沒有講,就是什麼呢?就是讓其他的心念臣服在一心之下,你能夠做到的話,你就把你被知的心念讓它臣服,那也就是降伏了妄心。這也算把自己心中的妖魔鬼怪把它降伏,教你們這麼一個降伏妄心的一個方法。這是可以做的啊,並沒有什麼太難懂,好像虛無飄緲、把握不住,沒有!這是很容易把握的。

霖同修:師父好,我還補充一件事情。我剛剛才突然間發現,我們這些物理學家心裡,在不知不覺當中,都有一個想要得一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現在弄出一個叫「統一場論」,就是希望把世界諸多複雜的現象,把它們都統一到一個最基本的來源。所以,從牛頓一直到現在的時代,學科學的人、學物理的人,他們也都在追求一,所以他們也是修行者。以上就是我突然想到的。

上師:好,那我再呼應一下你的這個說法。在宗教裡面,也是主張一神論者的宗教都勝過那些主張多神教的宗教。我們宗教的發展史中,當有多神教、一神教對壘的時候,都是一神教勝出。有人就問:那佛教到底是多神教還是一神教?我們是一心教!呵呵!我們已經超出什麼神不神。

廷同修:師父剛才所說的那個一心淨信,我突然想到「知否知否」的連續劇,其實我覺得它也有一段隱隱約約的有講到一心淨信,是哪一段呢?是莊先生在課堂上出了一個題目給他的學生討論:「立嫡還是立賢的策論命題」(師:對對對)。六姑娘明蘭就說:「大丈夫當忠君愛國,不如做個純臣,何必無畏爭執。」就是你做一個大丈夫,你就要忠心於朝廷嘛,你就不要想那麼多的東西,你就當一個純臣嘛,就這麼簡單嘛!(師:對對對)我覺得這個部分有一點那個一心的味道。

上師:好,很好。如果沒有其他問題,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本文摘錄自2021221日上師連線開示。羊憶玫、蘇莉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