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科學思想上的影響

 

陳仁眷華梵佛學研究所

 

首先感謝清華大學王守益教授,介紹我參加「圓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這個研討會。昨天下午有個主題──「佛教對古代中國科技是否有貢獻?」很多教授都有精闢的看法。據陳國鎮教授說,何丙郁院士是和李約瑟先生一起做研究的。我前年找到李約瑟先生著的一本書──《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在這本著作中有一篇談到佛教思想,其中有一節談到佛教對中國科學發展與科學思想的影響。我覺得我們這個研討會很有意義,所以我就把這些資料提供出來給大家參考。

 

這本書是翻譯本,商務書局出版,陳立夫先生主譯,出版年份是七十二年二月修訂四版。書中李約瑟先生提到佛教有某些觀念可能開展了中國人的心靈,使他們日後比較容易接受現代科學。書中又提到時空無窮的觀念:「無盡的空間」就是所謂的「三千大千世界」,「無窮的時間」就是所謂的「百千億劫」(馮友蘭的《佛學史鑑》也曾提到)。這些觀念對於中國人表示數字的方式很有影響,尤其表示很大數字的時候。另外又提到佛經有《阿毘曇論》這本書,主要討論日月的運行,與現代天文學很有關係。李約瑟先生認為中國對於化石的認識比歐洲還早。可能是由於「劫」的觀念使然,許多經典都曾提到「劫」。佛家認為世界要一再遭劫,經過海昇陸沈一片混亂之後,再慢慢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有四個階段,就是成、住、壞、空。同時他說與佛教有關的科學有「個體發生史」及「總體發生史」。他認為佛教的輪迴轉生之說,引起中國人研究傳統物化觀念的興趣,所以對於昆蟲變化的瞭解有很正確的觀察──這些都是李約瑟先生的論點。他認為宗密大師的《原人論》是在研究胚胎學的。此外,李約瑟先生認為:佛教思想體系比歐洲的哲學思想,其深奧玄妙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後一點,他認為中國固有的辯思思想,受到印度因明學的啟發影響很大。

 

前年我在《阿含經》裡找到一些資料。《阿含經》的《起生本因經》第十,談到十二種寒冷的因緣,而舉出冬天晝短夜長,而夏天晝長夜短的原因。第九品《劫住品》對世界相有很深刻的說明:世間有三種中劫,一種是刀杖中劫,二者是饑饉中劫,第三是疾疫中劫──這是對世間相的說明。《起生本因經》又談到:「有諸世界轉住、轉壞,無有同時,或有轉成、轉住、轉壞,於其中間互有三災:一者火災,二者水災,三者風災。」那是佛教認為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

 

最後,李約瑟先生認為:佛教在亞洲是一股形成文明的力量,並且說佛教有某些觀念,開展了中國人的心靈,使他們日後比較容易接受現代科學。

彰化師大湯清二教授在他的《科學教育理論與實際》一文中認為:唐朝以後,佛教盛行,促進了印刷術的發明;也有些佛教人士從事科學研究,對於天文學上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六時九分,計算得尚稱正確。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報告到這裡。謝謝。

 

陳昌祈副教授:

 

謝謝陳小姐的報告,陳小姐提供了李約瑟先生的觀點:「佛教有某些觀念開展了中國人的心靈,使我們比較容易接受現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