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指引資料庫」的建立

 

 

 

※建構可見的修行檢驗工具

 

長久以來,修行者總是重視自性深度的修行;可是,自性深度的修為,往往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會知道──如此一來,人們就無法判斷修行者的程度了。

 

可是,我們看一個人與別人相處,他的行為若能讓別人感覺到他的心很柔軟,那就代表他的慈悲心已經在增長了。──這是屬於法性廣度的內容,是可以被他人觀察得到的。我們就是要用這些可以被觀察得到的事情,來做為修行人修行程度的檢驗工具──它可以拿來檢驗自己、檢驗別人,也可以使自己被別人檢驗。

 

至於自性深度裡的內容,別人是沒有辦法拿來做為檢查的工具的。有些人喜歡拿自己的修行境界來自吹自擂──那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別人看不到!別人要如何來判斷你的真假呢?就算是真的,別人也無從判斷。所以,那只能拿來自己檢查,不應該拿出來講。

 

可以拿出來的,只有法性廣度的部份,因為這些別人才看得見。你胡亂吹牛,別人會知道你是假的;你是真的解決了問題、成就了某事,別人也看得出來那是真的,就算你不講出來,別人也看得見、感受得到。

 

像這樣的事情,對於修行團體就很有意義了,我們可以拿它來做為團體內彼此相互砥勵、監督的修行工具。以後,我們要在這方面特別下功夫,將許多修行有成的實例和心得,建成一個系統性的資料庫,以做為大家修行路上的指引。雖然,我已經架構出修行四相的座標圖,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至於座標圖裡更多的內容,是要由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它建構起來的。我們可以預見,那將是多麼豐富而精彩;正因為豐富無比,所以只能用「資料庫」來形容了。

 

像上次同修解了她心中的設定,她的外境就真的轉變了──這是她個人修行的一種進步和改善。像這類修行進步的實例,對我們修行團體是很重要的。

 

2007年八月連線法會的主題是「恐懼」,同修敘述她對家人無止盡地索求協助的恐懼狀況;梁師指出可能是她前輩子亂發願想要幫助別人所致,同修當下心開意解。九月份連線法會時,她向大家分享:當她放下自己一定要協助別人的立場後,家人反而轉過頭來關心她,不再要求她幫忙,而且能夠處理自己的問題。因此,她便能夠輕鬆自在地面對自己與家人了。此即一個境隨心轉的實例。)

 

修行,如果能使我們有所改進,那麼,修行才有意義;否則就毫無意義可言!

 

※宗教團體的「投入」與「產出」

 

今天,我之所以特別強調這件事,與我所看的《從AA+的社會》有關。作者是柯斯,遠流公司出版。書中大部份是在談非營利事業,而宗教團體是非營利事業之一。

 

作者指出現今宗教團體運作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未能分清楚「投入」與「產出」;並且把運作重點放錯地方。

 

現今宗教團體會把捐款多、信徒廣,視為是績效良好。然而,這類的「成績」,在作者看來,並不是「成績」,而是「投入」。所謂「投入」,就是你動用了多少資源。

 

不能用招攬到的信徒的人數和募集到的金錢,作為宗教團體的「成績」,這些是「投入」,是你所動用到的資源。那麼,什麼才是成績呢?應該要看你產出什麼東西來──用我的話來說,就是你有什麼貢獻。

 

現在有很多宗教團體運作的重點,都把焦點放在怎麼樣有更多的「投入」,而沒有去注意到怎麼「產出」。

 

我覺得我是最重視「產出」的人,所以,我也不需要大家捐很多的錢,你要捐也可以,不捐也可以;如果沒人捐錢了,沒有經費了,那我就關門。我也不會覺得來學的人數愈多愈好,即使他只來一次——我不要這樣的!我要的是什麼呢?是來學的人可以修行成道!修行成道不是很快的事,只要有往成道的方向邁進就可以。

 

※運用「產出」幫助「產出」

 

這個部份,我的想法與作者柯林斯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我沒有系統性的作法,作者則有。所謂系統性的作法是什麼呢?就是我剛才所強調的事──特地把一些修行成果提出來,讓大家可以注意到他們;此外,也把這些成果,建構成一個系統資料庫,讓大家可以參考、檢視──大家可以拿來檢驗自己修行有沒有進步?方向對不對?

 

這樣的資料庫,需要已有成果的人,把他們修行的心得分享出來──這也是我們連線法會在做的事──這些就是「產出」。如果我們把這些「產出」,做系統性的整理,並且有很多人重視、參考、努力效法,如此一來,大家就能掌握方向,朝修行成道的目標前進,且速度能愈來愈快。

 

這些實例,雖然不見得是立即成道,但也是離成道愈來愈近──每個人都進步了、改善了,與以往不同了。我們這樣的產出,就會發光發熱,並吸引周圍的人前來學習。這本書講得更好:這群發光發熱的成果,會共塑成一個「品牌」,而這個「品牌」是會影響社會大眾的。

 

當你的「品牌」受到了大家的矚目,人們就會支持你、加入你;如此一來,你所能得到的「投入」就會更多。

 

因為這本書的關係,使我注意到這件事。我本來就關心這件事,只是沒有有系統地執行它,作者提出了系統性的執行方法,這點可以讓我們參考,並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收集實例,並建立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一套脈絡完整、途徑清晰的修行指引。大家可以利用它來檢驗自己、檢驗別人,也讓別人可以檢驗自己。以這樣的方式來互相砥礪,我們的修行速度就會非常快速。而且,這樣的執行是要很認真、很嚴謹地去做──這就是書中所提的有紀律的思考、有紀律的行動。所謂的紀律,在我看來,就是很嚴謹、很認真、不馬虎、不偷雞摸狗的意思。

 

祕書長,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

 

祕書長:我們往後,會鼓勵同修把自己的心得拿出來分享,共同來建構一套修行的檢驗指標。我們可以想像,它如果很大,就會像是個資料庫;資料庫當然會有一個提綱挈領的索引界面。以後,我們就要藉用它來使修行更進步。我想,老師今天所談的,就是指出未來我們要前進的方向。

 

梁師:對!如果大家想更詳細地知道我要怎麼做,可以去看《從AA+的社會》這本書。

 

(以上內容是2007910日經典講座,梁乃崇教授在新竹精舍所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