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命」與「大命」──

                《金剛經》智慧的展現

 

 

有些人不見得知道《金剛經》,也不見得懂《金剛經》,可是他就是能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展現《金剛經》的智慧。接下來,我所要舉兩個例子,是這幾天我看懂的心得。

 

《狼圖騰》的啟示

 

第一個例子是從閱讀《狼圖騰》這本書來的。在座各位有很多都沒讀過此書,我就先概述一下它的內容。

 

《狼圖騰》是一位大陸作家所寫的,今年約五、六十歲。文革時期,他正在讀中學。北京高中畢業後,自願到內蒙邊境的草原生活,前後長達十一年。後來,又回北京讀書,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

 

成吉思汗的作戰策略是向草原狼學習的

 

在蒙古草原十一年的生活中,他明瞭了一件事:成吉思汗時,蒙古的人口才百萬人,軍隊十幾萬人,可是卻把歐亞大陸擁有百萬軍隊的許多國家打敗,並且統治他們。這些地方包括中國、中亞、東歐,一直到印度。中國被蒙古統治的時間不到一百年,其它地方則超過兩、三百年;而且歷史上也沒有其它任何國家或民族可以像蒙古人一樣,創造出同等的事蹟。他們是如何做到以少擊眾呢?作者找到的答案是: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蒙古兵團,他們的作戰策略是向蒙古草原上的「狼」學習的。

 

作者對於蒙古草原狼的認識,主要是來自一位蒙古老人畢利格。他們倆的感情很好,畢利格視作者為漢人兒子;作者視畢利格為蒙古老爸,雙方直到現在都還有在聯繫。

 

蒙古人對蒙古草原狼的態度,使作者感到十分驚異:狼對於蒙古人在草原上的生存,有著極大的威脅;但是他們對狼竟然是非常地崇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狼,一身傲骨,其它動物無法比擬。別的動物可以被人牽著走,但狼可是寧死也不會屈服的。我們看馬戲團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在表演,但就是沒有狼。狼這般的特性,使作者想起自己小時候曾經試圖飼養麻雀,但牠被關在籠子裡時,不肯吃也不肯喝,最後,則是以死了斷自己。

 

狼既然如此堅強獨立,人們便會以為牠們必然各自為政、互不往來。錯了!狼群團隊合作的精神,緊密得令人無法想像──牠們的組織嚴密、有次第,比人類優秀的軍事隊伍更加精密、靈活、團結。有一回,蒙古阿爸帶著作者躲在一處雪窩裡,偷偷觀察一群為數三、四十的狼群,是怎麼圍獵一大群幾近千頭的野生黃羊群。這場獵殺絕對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軍事戰役,所呈現的兵法智慧,連漢人最引以為傲的《孫子兵法》恐怕都要略遜一籌。

 

狼群是如何以少勝多呢?尤其在雙方數量如此懸殊的狀況下!首先,我們先來瞭解地形:戰場是一大片迎風的山地草場,豐美的綠草長滿了緩慢升起的斜坡;坡頂的稜線下面,則是驟降的陡坡;坡底,緊連著一片被冰雪覆蓋的雪窩。當羊群大快朵頤、忘情地飽餐時,狼群則從三個方向慢慢地兜攏牠們的包圍線;等羊兒們吃得大腹便便無法快速奔跑時,群狼才開始現身;黃羊受驚地直往山上跑,卻發現前面也是死路一條;其中比較強悍的羊領袖,決定轉身奮力一搏,要衝出包圍;此時,狼王竟然冷靜地坐鎮在那兒,並且放開一個缺口,讓牠們逃生;等到剩下的都是較為弱小的羊兒時,群狼便再度進行封鎖。這批?羊最後全數都落入那片雪窩──狼兒們的天然冷藏庫。

 

結果是蒙古狼不費一兵一卒,逮獲了數百隻的黃羊;放強壯的羊兒一條活路,不僅使自身的兵力免於死傷,也使得存活的羊兒得以繼續繁衍,讓未來的食物來源不致斷絕。

 

至此,作者終於明白,那個把蒙古人趕回草原,在關內百戰百勝的明朝大將徐達,為什麼一攻入草原就立即陷入幾乎全軍覆沒的境地;還有,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只用了三萬多騎兵,就消滅了二十多萬大金國的主力軍隊,從此以後,大金國便一蹶不振。原來,蒙古人的兵法是向草原狼學習的!

 

人狼共展金剛智,蒙古草原生機盎然

 

蒙古人雖然從狼的兵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他們的生存卻也備受草原狼的威脅──餓狼會偷襲人所牧養的牲畜,使人的生命財產遭受侵害和損失。因此雙方經常互相爭鬥、對決廝殺。

 

狼是蒙古人在草原上生存的威脅者,可是,蒙古人竟然又十分崇拜狼,以之為信仰的圖騰。對於去世親人屍體的處理,漢人的做法是「入土為安」;而蒙古人和西藏人一樣,有「天葬」的習俗,但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的:西藏人是餵食「禿鷹」,蒙古人則是將之曝露於特定的荒野,希望「狼」可以將遺體吃掉。因為蒙古人相信,狼是「長生天」派下人間的使者,牠們如果吃了死者的遺體,死者的靈魂便可以昇天;如果狼不吃,家屬可就擔憂、傷心了。

 

這就把漢人搞糊塗了:漢人對於信仰崇敬的對象只敢柔順服從,怎麼蒙古人對於狼竟是崇敬與打殺同時並存的呢?

 

蒙古人的信仰觀念是這樣的:「騰格里」是天、是父;「草原」是地、是母;「狼」與「人」都是保護「草原」的使者。當草原上的草食動物如羊、馬、兔等太多時,會使草原不堪負荷而消失,所以需要有狼來獵食這些動物以制衡其發展;但如果狼太多時,狼就是妖魔了,所以又要有人來制衡狼。因此,蒙古人對於狼是既崇拜也打殺。

 

「人」與「狼」都是「小命」,二者的存在都是為了護衛「草原」這個「大命」。因為,如果「大命」不在,「小命」也無法生存了。

 

這些概念都是蒙古阿爸說的。我認為他已經做到了《金剛經》的「是名狀態」。怎麼說呢?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裡,狼是狼,人是人;而他已經體會到,狼就是人,人就是狼。那麼,「是名人」或「是名狼」是什麼呢?是「草原」!「草原」就是他們的「是名狀態」!能夠跳脫自身存在處境的視野,以更開放寬闊的心靈看見更多元、更長遠的生命運作,是一種極為深邃的大智慧。老人能夠體悟這點,並且身體力行,是很不簡單的事。

 

他們是如何身體力行的呢?蒙古人打狼時,從來不會趕盡殺絕;草原狼打獵時,也總是會為獵物留下一些活口。這兩個「小命」,長久以來,一直遵守著這個深植在他們心靈深處的律則,所以蒙古草原數千年來始終沒有改變──年年生發年年綠。

 

然而,在大批漢人進駐草原,並使蒙人漢化之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便煙消雲散,成為昨日夢中的美景了。

 

漢人並不相信蒙古人的這套信仰,認為狼是壞東西,所以用槍、手榴彈各種現代武器,對狼進行全面性的屠殺,而狼果真被他們殺光了。沒有了狼的威脅,人們開始放心地大量畜養家畜,從一千頭到二千頭、三千頭……不斷地增加。到後來,草原沒有休養生息的空間,全被那些家畜吃光了。此外,漢人認為那麼一大片土地只長草太可惜了,應該種田,所以將草原翻掉、拔掉草根。再加上人們不再游牧,改為定居,草遭久壓,便無法喘息,日子一久,草原怎能不消失呢?

 

於是,原本一望無際的寬闊草原,在失去狼戰士的守護之後,便被無數的牲畜啃食、被農人刨根、被定居者盤踞,因而疾速地結束了數千載的生命,消逝無蹤,徒留黃沙滾滾、號風哀鳴。

 

到現在我才知道,草原是怎麼沙漠化、北京的沙塵暴是為何發生的。當沙塵暴發生時,遠在遙遠的南方,而且隔著海洋的台灣,也會受到影響啊!

 

離相展現金剛威力

 

從蒙古老人的智慧裡,我看到他做到了「人即是狼」,或「狼即是人」;而「是名人」或「是名狼」就是「草原」,就是「大命」。「大命」把人和狼融合成為一體,這樣就是《金剛經》。生活中要實踐《金剛經》,就是這麼應用的。

 

話說回來,上述的「是名狀態」──「草原」,仍然是「有相的」,不是我們所講的「離相的」、「無相的」那麼深的境界;但相較於「狼就是狼」、「人就是人」的層次,已經往上提昇一階了。

 

我們在世間實踐《金剛經》,一次就要做到最終的、最深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可以一階、一階地上去,逐漸地離相,朝更深、更高、更根本的「是名」的本質前進。

 

超越對立,融合成永恒

 

蒙古草原上,人與狼為了自己的生存互相鬥爭、衝突對立;然而,從「天」的角度來看,兩者都是為了保護「草原」這個「大命」而存在。我們若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到:原本爭鬥對立的雙方,原來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心靈是融合在一起的!

 

可惜,後來漢化了的蒙人,不再相信祖先的信仰,摒棄了傳承數千年的智慧,對狼開始趕盡殺絕,最後,大草原終於在人的眼前消失無蹤。

 

成吉思汗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能力統治歐亞大陸?草原狼為什麼能夠雄踞蒙古草原?在我看來,就是他們在生活裡,不知不覺地運用了《金剛經》的智慧,才會產生這樣的力量。——《金剛經》只需要用到一點點,威力就大得不得了的!

 

【現場問答】

 

問:老師您述說了蒙古人對於狼有種種的崇拜行為,他們是不是有一套神話故事做依歸?

 

答:是的。「騰格里」是他們的「長生天」,是「人」與「狼」的主宰。「天」派遣了「人」和「狼」要來保護「草原」,他們彼此對立,卻有著共同的使命。

 

問:請問老師,「人」、「狼」、「草原」,其實就是要維繫住一種「均衡」的狀態?如果一失掉了「均衡」,所有的「生命」便都會消失?我們要在生活中實踐《金剛經》,就是要掌握到這個特質?

 

答:是的!

 

問:您對於《金剛經》「是名狀態」的敘述,使我聯想到「太極圖」:它是黑白對立、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相反相成,合抱成圓。

 

答:「太極圖」是圖示的《金剛經》,它想要表達的是「是名的狀態」。

 

問:法本中的「中觀」,要我們雙離兩邊;《維摩詰經》提到:「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要我們學習不割捨兩邊、統整兩邊嗎?

 

答:要超越兩邊!

 

問:《狼圖騰》書中談到了人與狼的生存之爭,老人可以找到他們的「是名狀態」;現代社會,不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要面對很激烈的競爭。在你爭我奪的環境裡,令人感到疲累不已,我們在其中,要怎麼做才能發揮心靈的力量呢?

 

答:你要自己想辦法!我只是舉例,比如說:用「草原大命」,可以將兩個對立的「小命」融合成一體。這個例子只是一小階的提昇,就有那麼大的威力。而我們修行,就是要一階一階、一步一步,愈來愈向本質靠近。

 

接下來,我再舉一個例子:某一位電視名嘴,曾到我們廈門精舍很多次,也買了所有的書。最近,他在TVBS的一個節目發表一些主張,我覺得很有意思。

 

台灣再創另一「民主奇蹟」

 

他在電視節目中,懷疑某些政治人物做了不好的事。他的質疑,被對手批評為沒有證據的胡亂指控。他的回應是:人民的權力,在投票之後,就交給政治人物了,所以人民手中既沒有調查權,也沒有司法權,如何去搜集證據?所以人民在投完選票之後,就只能監督政府、揭發弊案;若政治人物認為是胡亂指控,就請握有調查權的政府拿出證據來證實自己的清白。他歡迎有人去告他?謗,這樣一來,司法單位就必須真的介入調查了。奇妙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去告他。

 

 

他這種沒有證據就直接提出懷疑的作法,背後是有一套邏輯思惟的:所謂「民主」,就是人民最大,是主人;政治人物是「公僕」,也就是「僕人」。「主人」懷疑「僕人」做壞事,怎麼還要「主人」動手去找證據?「僕人」有工具、有資源、有權責,要自己去找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因為人民是「主人」,所以,人民有權力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直接懷疑政治人物的作為。這種質疑,不僅針對執政當局,也適用於在野的政治人物,凡是想拿權力的人,就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所以,他鼓勵人民要學會獨立監督政治人物,而不是崇拜他們,抑或是期望他們會拯救天下蒼生。這種監督的角色,永遠站在人民的立場,而非傾向任何黨派。

 

我原先對於民主政治是不怎麼樂觀的,但這種作法,可以使極少數的人,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如果真能這樣深入地走下去,民主政治會很有希望的,而且會超出西方現今的政治成就。目前,將民主精神在制度層面發揮得最好的是美國,但他們也面臨許多的問題有待克服──像美國最近就發生一個案例:有個記者,在保護消息來源的情況下,勇敢地公佈了一樁弊案,可是卻被法官判決要入獄服刑,這真是有礙民主精神的發展。台灣若能好好掌握並發揮這種監督的功能,必能創造另一番奇蹟。

 

超越藍綠,人民得護持

 

為什麼我說他這種作法,可以以小搏大、創造奇蹟呢?因為其中蘊含了《金剛經》的智慧──「藍即是綠,是名藍」(或「綠即是藍,是名綠」;而「是名藍」或「是名綠」是什麼呢?就是「人民」。因為不管是藍營或綠營,都是「人民」披上了顏色;一旦把顏色剝掉,便全都是「人民」。

 

這個層次,仍然是「有相」的,還沒有到達「無相」、「離相」,但至少脫離了一層相。剝去一層相,威力就會出來;若披上顏色,力量就會受阻滯。所以,《金剛經》即使是小小地用一下,力量也大得不得了!

我覺得他的這個主張,很值得深入發展下去,持續地努力,台灣的民主政治會有奇蹟發生的。我期待它!

 

【現場問答】

 

生:我舉個實例:甲、乙兩家公司,生產同樣的產品,競爭非常厲害。後來,甲公司去找乙公司談合併,雙方老闆彼此個性不合也常互相猜忌,但還是同意合併,此後他們的產品便獨霸全世界。有時候,公司內部會有衝突不斷,但槍口一致對外時,往往便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師:世間處處都有《金剛經》;只要是有奇蹟似的成果,裡面一定蘊含有《金剛經》的智慧。

 

生:方才有同修提出處於競爭的狀態,心裡不愉快怎麼辦?我是一個醫生,和一個同業的高手競爭了幾十年,他的存在,是我督促自己醫術要不斷進步的動力。現在,我年紀大了,對於競爭,不再視之為困擾,覺得自己只要盡好醫生的本份就好,至於病人如何選擇,那不是我需要費太多心力去計量的。

 

師:你這樣是避開競爭。要做到《金剛經》的狀態,是要去面對、要超越的。這兩種狀況是不同的。

 

草原上的生存競爭是很艱困的。一個生命,在環境的壓力下,確實是會被訓練成很強壯的;然而,他不會變得堅毅卓越,除非他領悟到《金剛經》的道理並實踐之。如果只是心智上的領會,而沒有環境實際的歷練,也不會有奇蹟出現。

 

 

時間:20051017

地點:台北襄陽精舍 共修會

整理:蘇莉華 汪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