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淨土的兩個基礎──

「小世界」的身心健全及「大世界」的人際和諧

 

建立人間淨土的兩個基礎──「小世界」的身心健全及「大世界」的人際和諧。

 

「小世界」的身心健全

 

我們體內的細胞也是有自性、識心和物質身體的,一般人只注意到細胞的物質部份。十九世紀,法國的巴斯德利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菌;之後,人們才有了細菌的概念,並漸漸認識人的身體是由細胞組成的。

 

以前,我們也知道身體內的細菌、細胞,特別是紅血球、白血球,是有獨立的生命的──換句話說,他們也是有靈魂的。而這樣的說法,還是比較籠統;最近,我們對這個觀念有了更為精確的敘述──細胞是有自性、識心和物質身體的,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性、識心和物質身體一樣。

 

現代科學對細胞認識的偏頗

 

雖然,我們知道細胞也有獨立的心靈,但這停留在「看法」上,並沒有落實在生活中去應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還是受到唯物論所架構的文化體系所主導。巴斯德等人發現了細胞和細菌,並且發展出一套的細菌疾病學說;而這套學說的基礎,是立論在「物質」層面,他們並不認為細胞是有心靈的。

 

近幾百年來,科學興起,對於人是不是有心靈,人們其實一直是沒有弄清楚的;至於所謂的「自性」、「識心」,人們是更不了解、也更模糊了,因此,就會以為心靈不是真的,是虛的。此外,所謂科學理性者,常常要求眼見為憑,因為自性與識心無法像物質一樣被他們看見,因此,有些人便會論斷人類沒有心靈。

 

也有一部份的人對唯物論做了修正。他們認為人類應該有心靈,但由於心靈是如此地模糊不清,於是,他們做了一種推論:心靈是由腦神經所產生──這意味著心靈、精神是腦神經的附屬品,如果腦神經?壞了,那麼心靈也會不復存在。這種看法,是目前我們這個世界的主流思想。

 

我們圓覺宗對於什麼是自性、什麼是識心,已經定義得非常清楚,而且立即可以驗證,不像其他人對心靈的認知是模模糊糊的。就我的觀察,如此清晰的確定與實證,只有我們圓覺宗有到達這個程度;圓覺宗以外,即使是其它派別的佛法,在這個部份也是模糊的。

 

我們很清楚,自性有主動權,終極的主動權在自性,而不在身體,也不在識心;識心還是心物的混合區,沒有絕對的主動權。各位來這裡學習時,我必然會清楚地告訴大家這些觀念。

 

而這些觀念的實踐,之前,我只運用在「大世界」層面;而沒有運用在「小世界」層面。

 

為什麼我會開始注意到小世界呢?是因為我們一位同修,他分享了自己與癌細胞溝通的實證經歷。

 

有了這個實例,原先我對於細胞有自性、識心的想法,就得到一個實例的佐證。有此實證,我便覺得要把這個觀念確實地落實下去!而人們把細胞視為單純的物質,這種偏頗的觀念實在需要修正。

       

個人的修行,就是一個世界在修行

 

我們的體內約有十兆以上的細胞,把每一個細胞都當成一個人來看的話,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裡面有十兆以上的眾生;那麼,我們的「自性」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祂就是色究竟天的摩醯首羅天的天主,每個細胞都是祂的子民,並且有著祂所分出去的自性。當這些細胞眾生們祈求老天爺保佑時,你就是他們的老天爺。

 

我們知道,摩醯首羅天的天主,是十地菩薩來擔當的,因此,每個人都是十地菩薩。《華嚴經》中提到,十地菩薩是受職菩薩,祂接受了一個扮演佛的職務。所以,要知道,你們身體內的眾生是把你們當成佛來看的;你們受此職務,就是要把自己看成是佛。

 

因為你是你的世界的老天爺,所以你就要好好地對待你世界裡的細胞眾生。你不但要照顧他們的肉體,也要照顧他們的識心和自性;此外,你還要度他們。菩薩度眾生是度什麼?就是要度你身體內的眾生。你修成佛了,這些細胞眾生也修成佛,整個世界一起成佛!

 

這樣看來,個人的修行好像就不是那麼孤單而渺小了;一個人的修行,就是一個世界在修行。

 

用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就要照顧很多的事情。如果每一個細胞的肉體都照顧好了,那你的身體不就健康了?每一個細胞的識心都理得清清楚楚了,你的識心不就清淨了?你把自己的自性啟發了,悟本來面目了,你的每一個細胞也會跟著悟本來面目,這樣,不就大家一起成就了嗎?

 

所以,修行是全面性的,看起來只是小小的一個人,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

 

小世界中的「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小世界裡的修行,我們可以再說得更複雜一點。單一的細胞,是一個「我相」;許多的細胞會組成某一種器官,那就是「眾生相」。一個細胞,有他的識心;一個由眾多細胞所組成的器官,也有一個識心集團──那就是眾生相層次的「識心」。器官除了有眾生相層次的「識心」之外,也會有眾生相層次的「自性」,因此,他們也會有一些主張、看法、認定和決策。

 

那麼,你這個摩醯首羅天的天主,跟你的小世界內的眾生相層次的識心集團的關係是什麼呢?你們的關係就像是國王與朝中的文武百官。你這個天主的權責,就是要統領他們;你不要??地被他們統領!你才是真正的國王、天主,最後的決策權在你手上,由你來拍板定案,別人不能越俎代庖!也就是終極的主動權在你手中!這樣看起來,小世界中的君臣關係可是很複雜的哦!

 

事實上,我們確實會遭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有些人練自發功或氣功會有氣動產生,那些氣動就是眾生相層次的運作,已經不是我相層次的個體細胞所能發生的影響,而是提昇到眾生相層次了。此外,你會有一些煩惱、意圖、欲望、認定或想法,這些心念的發生,又是更高層次的運作──那已經不是我相層次,而是識心的眾生相、壽者相層次的呈現了。──這些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情!

 

我們的小世界其實並不小,你能夠把這些事情處理好了,才算是我相健全成熟,才算是修好了。從「大世界」來看,你只是「我相」修好了;從「小世界」來看,那已經是「離四相」了。

 

因此,我認為所謂淨土的基礎,就是我們這個小世界的修行。

 

「大世界」的人際和諧。

 

從大世界來看,淨土不是一個人的事,除了個人小世界修好的基礎外,還有另一個基礎。

 

淨土是人心之間的和諧與圓融

 

大世界淨土的基礎在那裡呢?它不是在一個想像的世界裡,也不是我們去塑造一個世界──買來一大片土地,在上面蓋一些房子,然後在裡面居住、生活;也不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穿一樣的衣服、戴一樣的符號、說一樣的話……,我認為這也是假的。

大世界淨土的真實基礎在那裡呢?除了我相的健全成熟之外,另外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儒家長久以來一直在探討的人倫,當然與這個有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善?是惡?是清淨?是污濁?是煩惱、愚痴?還是有智慧?這些與我們談「眾生相層次的連結」是一致的。最好的關係,就是達到同體──那是人際關係的極致。這種極致的關係,就是所謂的淨土。

 

探討到這裡,淨土的建立,就有了落實的著手處了:你跟你週圍的人──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親屬之間、同事朋友之間,你們的關係是什麼?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善、是惡?有沒有達到信任、同體?

 

這些關係就形成了所謂的社會關係。什麼樣的社會關係我們才叫它是淨土呢?當然必須是善的、清淨的。

 

清楚了什麼才是淨土,那我們修行的實踐就有著力點了──我們與週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就是在建立人間淨土。此後,我們不需再憑空想像,也不需要再找東找西,真正的淨土就是把週圍的人際關係建好。

 

從這個觀點來看,佛教在這方面是有缺失的。因為主張要出家的做法,對於人倫關係不但沒有建設,反而有破壞;也許不一定有破壞,但必然是無法照顧的。出家的主張,對於這樣的人間淨土的建立是有缺失的;當然,大乘、菩薩乘的佛法,在這個地方是可以弭補的。

 

我們圓覺宗,以前,我是沒有注意到這些;而現在,我已經看到了,當然就要好好地在這方面加以落實──在個人的小世界要好好修行;同時在大世界的淨土修行也要好好地實踐。這樣,我才覺得真實,不然,淪為口號、廣告、吹牛,那都不是真的。

 

今天所談的,有很多入世的成份;但出世的部份,我們也沒有忽略,入世、出世,我們同時都有照顧到。

 

建淨土是為了啟發佛性

 

佛法常常提到:世間是虛幻的世界,出世間才是真實的。佛經中也說:世間如火宅,要勤求出離。既然要勤求出離,自然就不會花功夫去建立一個好的、清淨的世界。

 

但是,我們圓覺佛法不同,世間是虛幻的,但我們要去建設。為什麼呢?這部份的理論基礎,以前早就準備好了。我們建淨土就是為了啟發佛性!一個沒有相、無法變化的世界,怎麼啟發佛性?根本不能啟發。「相」,並不因為它是虛幻的,而變得不重要;正因為它是虛幻的,我們才能改造它,才能把不清淨的變成清淨的。如果世間不是虛幻的,那麼,它的污濁便無法改變;正因為世間是虛幻的,所以,它的污濁也是虛幻的,我們就可以把它變清淨。

 

有關人間淨土的理論基礎,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這些事情都不只是說說而已,是真的可以去實踐、落實的!

 

【現場問答】

 

生:老師您談「天主要領導體內眾生,而不是被他們領導」,這樣的觀點,是很好的減肥方法。很多肥胖的病人告訴我,他們就是肚子一直在餓,所以就一直吃。照師父的說法,他們就是喪失了天主的主動權──他聽從嘴巴、腸胃的指令了。所以,如果你能夠把天主的主動權,從胃和嘴巴那裡拿回來,你很快就會瘦下來。這樣既可以修行,又可以減肥。

 

師:用這個觀點去做的話,這裡面是有很多事可以做,我們可以運用它來改善自己生活的許多層面。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指出一個觀念: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有,決定點其實是在他的思考方式──窮人用的是貧窮的思考方式,有錢人用的是富有的思考方式,兩者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是修心啊!我們如果能把識心中貧窮的認定拿掉,改成像菩薩一樣富有,我們就會健康、快樂又幸福。

 

現代,有很多人因為肥胖而不健康。為什麼會太胖?因為吃太多了。為什麼吃太多?因為這種人有一個認定:肚子不可以餓。所以,只要肚子一餓,就要設法讓它不餓,做法就是吃東西。你去檢討,事實上就是這麼一個原因而已。如果你把設定改成:我就是喜歡享受飢餓的感覺,那一定不會胖。你若能品嚐、享受飢餓的感覺,而不是一有飢餓感出現時,就覺得害怕而急著要馬上消除它,必然會瘦下來。

 

事實上,比較瘦的人大多處在餓的狀況,所以不會胖;而胖的人多數會認為餓是一件不好的事,得將之消除,所以不會瘦。從這個觀點來看,醫療這些事情,全都是從心上下手就ok了。

 

生:我最近上一個心靈課程,他們說肥胖的原因是因為恐懼──為了抵抗外來的壓力,所以在無意識裡,不自覺地就要把自己變得強壯威武。老師說我們是摩醯首羅天的天主,也可以印證此說:我們為了抵抗外來壓力,而要把自己變強壯,所以天主指揮了身體細胞朝這個目標運作。

 

有一本書《創造生命的奇蹟》分析幾萬個案例,找出疾病與心靈運作的關聯。醫生只能醫好病人一次,以後很可能會再復發,因為病人的個性沒有改變。

總歸一句話,身體的健康絕對與心靈有關;如果心靈不健康,細胞在配合天主的指揮下,也會變得不健康。所以,修行人就是要讓自己的心能夠修出慈悲喜捨,讓自己快樂喜悅,如此才能幫助別人。

 

師:剛才提到一個成語「心想事成」,光是「心想」,事情是不會成的;想了之後,還要去做,才會成。「想說做成」,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去行動、去實踐,做了以後才會有成果;如果只是想,那是不會成的。很多人以為「想」就會「成」;光是「想」,是不會「成」的。

 

時間:2007625

地點:台北襄陽精舍 共修會

整理:蘇莉華、汪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