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梁乃崇教授
時間:91年12月16日
地點:廈門精舍
紀錄:廖堂順
整理:邱英美、汪滿妹
※能知能覺有主動權
吳女士問了能知和被知的問題,這個問題大家都聽過。當然,「被知」我們都很清楚,「能知」就比較不容易體會。剛才我們做返聞聞自性的練習,自性就是能知,我們要體會自性,就是體會能知能覺。如何體會能知能覺?我們有一個方式,可以讓大家感覺比較真確一點──就是能知能覺有主動權!所以你只要體會到自己主動的能力,感覺到主動權,那個就是你的能知。譬如說你現在到這裡來聽法,是你主動決定的,也就是你的能知所做的決定;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想聽我講話,不想聽也是你決定的,也是你的能知所做的決定。所以,你能夠完全自主的下決定,就是擁有了主動權。
※體會到主動權,就可以體會到自性,就可以體會到能知能覺
體會到主動權,就可以體會到自性,就可以體會到能知能覺了。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要做很多的決定,你要決定吃飯,你要決定睡覺,你要決定到哪裡去,這些都是你的能知能覺在做的決定,一旦體會到你的主動權,就可以體會到你的能知能覺了。即使你要把決定權放棄,譬如說我現在不決定了,吃飯還是不吃飯,靠別人幫我決定;要不要信佛教、要不要修行,靠老師幫我決定。這個要靠別人幫你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決定權,也還是你自己決定放棄的,像這種絕對的主動權,任何人都無法取代,這個就是能知能覺的主動權。
每個人都有主動權,主動權在哪裡?主動權就在能知能覺這裡。你只要知道這一點,就會曉得你時時刻刻都在行使你的主動權,也就是你的能知能覺時時刻刻都在發揮作用。你們如果可以把握這個方式,就比較容易體會到能知能覺了。
為什麼這樣比較容易體會得到呢?因為這種講法是當局者的講法,而不是旁觀者的講法。過去我們常常講能知能覺是空性,是無……這些都是旁觀者對能知能覺的描繪,對你們而言,還是隔了一層。但是如果用主動權來作詮釋,聽者就不是旁觀者,而是當事者,是以當事者的觀點來講的,所以你們會覺得很直接。
※在純粹的能知狀態中,你會有永恆的、虛空的、無窮的、平等的感覺
用當事者、主動權這樣的講法,你如果能體會到一些感受,你就在純粹的能知狀態中,也就是在自性中,或者說已靠近自性了。那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有永恆的感覺;此外你還會有一種虛空的感覺;再者你也會有無窮、無量無邊的感覺;最後你還會有一個覺得萬事萬物都平等的感覺──這些感覺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當你有這種感覺時,其實你已經靠近了能知,或已經在純粹的能知的狀態中了。
以上所說的這些感覺,每一個人都可能體會過,我們可以馬上調查一下:對於永恆沒有感覺的請舉手,也就是不知道永恆是什麼的請舉手,沒有!對虛空、這個天空沒感覺的請舉手,也沒有!對無量無邊,無窮大沒感覺的請舉手,也沒有!對於什麼東西都一樣的感覺,不知道的請舉手,有!怎麼會不知道呢?譬如說你的一塊錢和我的一塊錢是不是一樣?這個一樣的感覺沒有嗎?有!就是這個!我再問你們:你的一百元跟我的一百元是不是一樣?
問 : 剛才的一樣是說萬事萬物都一樣。
師 : 你只要有其中的某一個一樣的感覺就可以了。當你開始知道這個就叫做一樣時,接著就要持續做到別的一樣,如果能夠做到冤親平等──仇人和親人一樣,那個一樣就跟我的一百元和你的一百元一樣,是同樣的道理。當然你可以說:我做不到冤親一樣。沒關係,但一樣、平等你總知道吧?像永恆,我們也做不到,但是我們懂,我們知道什麼叫做永恆,是不是?
大家對這四個感受沒有問題,這些你若懂了,就是懂了菩提心,就是懂了能知能覺,雖然你可能做不到,但是只要你懂,你就有機會做到!如果你完全都不懂,那又怎麼能做得到呢?這是可以實踐的,而且在實踐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在實踐什麼。
這種講法也可以用在返聞聞自性上,當你返聞聞自性做成功的時候,就是對以上講的永恆、虛空、無量無邊、一樣等等狀態的心,都能夠體會,都能夠落實。所以能知能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的東西,並不難,更不是遙不可及。關於本來面目,當你還沒體會到時,你會覺得比登天還難;但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比喝白開水還簡單了。明白這個道理以後,能知能覺就沒有登天那麼難了,而大概只是登樓梯而已,差不多是爬幾層樓,不會超過10層(一樓比喻一地,十樓就是十地)。
※當下就是當局者,就是當事者
問 : 請問梁教授,常常聽人說:把握當下!而當下的意思又好像不是指現在……
師:當下一般把他解釋做現在或此刻;但是我覺得它的意思好像超出這個,真正的意思不是這樣子,但是沒有人講得出來。我今天就把它講出來:當下就是當局者,就是當事者,不是旁觀者的意思,當下真正要表達而又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就是這個。
我們太多人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無明的、不自覺的角度和立場來想事情、做事情!譬如說我們在講本來面目時,那個本來面目就好像是被你拿來講的一個東西,本來面目怎麼可以被你拿來講?本來面目就是自己,那個講者就是本來面目,它是不可以被講的,它是能講,它是一個當局者,是一個當事者,不是一個旁觀者。所以「活在當下」的意思是 : 我是當局者,不是旁觀者!但是這個東西就是講不出來,好難講出來,它真正要表達的就是:那個行使主動權的主體,現在要行使我的主權了!
※只有「活在當下」——做個當事者,才能成就功業
通常人們都沒有行使主權,都把主權放棄了,那他就變成一個旁觀者,好像跑到別處看著自己,自己好像是被另外一個人看著。一般我們在敘述事情時,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尤其是從事學術工作者,由於學術研究要客觀,一客觀就變成旁觀者,而不是當事者了。當事者想出來的辦法都是非常直接,而且簡單好用;反之旁觀者就像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講起事情來洋洋灑灑,豐富得不得了,但聽眾聽完以後卻不曉得怎麼拿來用,因為講者只是一個旁觀者,學問只是拿來講的,本來就沒有要把它拿來用,因此旁觀者所能成就的事業是學術,而不是功業。由此可見,角度和立場不一樣,結果完全不同,確定你的立場是旁觀者或是當事者,是非常重要的。
再談到企業管理,像彼得杜拉克、彼得聖吉、波特這些企管大師,他們寫出來的書,讀完以後不曉得怎麼用,因為那個東西本來就只是拿來做學問的,不是拿來用的。而奇異公司Jack Welch的自傳就不同了,它所呈現的全都是當事者的言語,所以我一看就懂,也曉得怎麼用,因為他講的就是要拿來用的,而且馬上就可以用。當然這也牽涉到閱讀者的立場,如果讀者是用旁觀者的立場,去看以當事者的態度所寫出來的自傳,他就會覺得這本書寫得好爛、好平庸;但是如果自己就是一個當事者,去看當事者所寫的書,一定會覺得好高興、好喜歡。
這就牽涉到立場的變化了。要反省到立場這裡,就是要有能力反省到十二因緣的「無明」,也就是能夠反省、自我檢查到阿賴耶識這裡,不然你就看不到這個地方。所以,如果想成就事業,把事情做好,你自己必須要變成一個當事者,所有的事情、想法,都要以當事者的立場去想、去面對;如果你始終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冷眼旁觀,是絕對做不好的。
例如下棋,所謂當局者迷,為什麼會迷?因為當局者實際在那裡做。為什麼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在那裡冷眼旁觀,並沒有做,所以他是輕鬆的,輸贏對他來講也是無關痛癢的。再如同我們看球賽,看得投入的球迷,已經把他自己變成當事者,好像自己進場去打球了似的,這樣子的觀眾才會有熱情。如果只是一個旁觀者,輸贏沒關係,不過看球而已,就不會有熱情了。所以,當一個人是旁觀者的時候,這個人一定冷冷的;反之如果是一個當局者,他一定會有熱情。
修行也一樣,如果你們還是以旁觀者的立場來修,是不會產生熱情的。有一個很好玩的特徵,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那麼修行時便不容易有feeling,而做事情要有feeling也很難,大概只能很理性的冷眼旁觀、隔岸觀火。要想對事情有feeling,必須是個當事者才行。
※要做修行的當事者,不要做修行的觀察者,才會真正的修成
要做修行的當事者,不要做修行的觀察者,才會真正的修成。因為修行的旁觀者,只是在旁邊看而已,是沒有辦法修成的。我們有很多人,終其一生,只是一個旁觀者,從來就沒有做過當事者,而且也無法審查到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這樣子就沒有辦法悟到本來面目了。總之,想要體悟能知能覺,修行時你一定要是當事者,一定要在當下。
問:假設我們一直都是在當事者的狀況,會不會形成入戲太深的狀況,就是黏上去了?那要如何平衡,提醒自己保持一份出離的心?
師:做為一個當事者,常常會在這個世間迷得太深,也就是在被知的部分迷得太進去了;但如果你學了我們的佛法,佛法就會教你如何體悟能知能覺,配合著當事者的態度,那就回來了。當然,如果是一個沒有遇到佛法的人,或者沒有學到像我們圓覺宗這樣的佛法,雖然是一個當局者,但可能不曉得要回頭去體悟能知能覺,就容易迷在被知的部分。不過,由於你不以旁觀者的態度面對世間事,還是能把世間事做好的,大概不會成為一個學問家。
話雖如此,但是這個旁觀者和當局者,仍有好多不同的層次。有些人對某些事情是當局者,可是對某些事情又變成是旁觀者,這個變化還是很多、很複雜的。譬如說大部分的中國人,當他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是當事者;但在看書的時候,卻常常變成旁觀者。也就是說,中國人通常在用視覺、聽覺的時候,做旁觀者的機會多一點;但在吃東西的時候,又都變成當事者了。所以中國人很會吃,吃的文化很發達。
問:請問老師,如果我們要體會能知,盡量自己做一個當局者,行使自己的主動權,但是這樣好像還不夠,因為我們難免要跟同修在一起,他也許是走不同的路線,他自己也覺得他在他的能知,他是當局者,儘管我們看起來覺得他有點偏離,我們又要如何讓他知道這種情形?
師:當局者當然指的是局內人,若是旁觀者,那就是一個局外人了。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要尊重別人,這個人可能是你的親人,也可能是距離你遠一點的人,不管如何我們都尊重他們這些旁觀者。但是我們可以講講我們的體會,只要你對當事者和旁觀者有深刻體會,不妨表達一下你的見解,別人聽或不聽都給予尊重,只是給他們機會,如果你都不講,或許他們從來沒聽過,也沒想過。從中我們可以學到怎麼度人,並且認清每一個人都是有主動權的,我們要尊重他們的主動權,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功夫了。
問:請問老師,是不是可以講一下,我們看書時,是怎麼知道作者是以一個當事者或旁觀者在寫書?
答:這個不容易,要你自己體會到「什麼是當局者」、「什麼是旁觀者」的時候,一看就知道,如果你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的話,那是很難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