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社會

 

 

梁乃崇教授

 

時間:92年6月2日

地點:廈門精舍

紀錄:蔡素鈺

整理:王聖宗、羊憶玫、梁玉明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下一個社會》,著者是彼得杜拉克。這本書對我來講是很有用的,它雖然不是預言,但是它所講的下一個社會,就是在講未來的社會,所以這裡面是有預言性的,只不過他的預言跟一般的預言不太一樣。

 

當然它是從社會的、經濟的角度,乃至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下一個社會,但他的看法幾乎可以說,把下一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描繪出來了。而事實上,下一個社會的很多事情,現在已經呈現了,只是沒有那麼強化而已。所以現在看起來,你會發覺某一種特性它會成長、會強化,到未來就會變成主流,那就是下一個社會的樣子。它不是一個切斷的狀況,從現在這個社會一下子就變成下一個社會,而是現在就已經可以看見的微弱跡象。

 

我看過他那本書以後,就覺得我也在看下一個社會,而我看的未來比他看的還要更遠!雖然我看的狀況跟他的情形還是很類似,好比我所看到的事情現在也是有的,只不過現在很微弱,並沒有彰顯出來,但是我認為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彰顯出來,所以與彼得杜拉克的方式還是很相近的,只不過我看的深度、和時間的遠度,都會比他更要未來些。

 

彼得杜拉克推測了未來幾十年至一百年內的事情,他花了那麼多功夫,所以讓人看了覺得很高興,尤其這一部分又能被我吸收、補充,對我來講更是覺得開心!他講的內容大部分我都同意,現在我就講一講這本書的內容。

 

第一章他講到資訊革命,就是未來的社會會被資訊科技所主導,未來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現在大家已經可以感覺到資訊對我們的影響,像現在許多人用網路在聽講,這就是資訊科技的產物,是二十年前所沒有的事情,最近幾年就演化出來了,雖然我們用的還不夠成熟,但是我們已經在用。資訊科技有一個東西叫做I.C.,在I.C.半導體的企業經營管理裡,有一個很有名的莫爾定律,它認為資訊科技的I.C.晶片,每經過一年半(十八個月),它的價格就會降一半,但是它的功能會增加一倍。所以說,這就是資訊革命時代的特徵之一:產品的價格、性能、品質的變化都是這麼快速!

 

彼得杜拉克就指出:自從人類有了科技革命以來,都是這樣子的!人類有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在公元1455年,古騰堡發明了活字版的印刷術,那個時候所發生的事情跟現在是一樣的;第二次是1745年瓦特發明蒸氣機,以蒸氣機做動力來推動機械,當時主要是用在棉紡織。在蒸汽機發明之後的五十年中間,棉紡織品價格降為五十年前的十分之一,而棉紡織品的產量增加了一百五十倍。這不是跟我們的半導體一樣嗎?而那個時候把所有的產業,不只是棉紡織品,其他像造紙、皮革,還有其他的各種手工產業,全部都改成機器生產,所以價格都大幅下降,品質雖然沒有手工做的那麼精緻,但是一般講起來,它的品質還是比較有一致性;產量大幅的增加,使得原本很稀有的東西,變成很普遍,這就是蒸氣機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發生了以後,彼得杜拉克認為還有第二次,不過第二次的工業革命他沒有說得很清楚,我猜想他指的應該是鐵路,鐵路出現了以後,產生了更大的改變,事實上,蒸氣機發明的時候,就應該要有用蒸氣機來做火車頭的那種鐵路,為什麼呢?因為鐵軌運輸在礦坑裡面早就用了,但那是用人力推的,所以裝設軌道的事實已經有了,那蒸氣機發明之後,怎麼不會想到把這兩個連起來呢?又經過四十年之後,才把蒸汽火車頭與鐵軌連接起來,接起來的火車鐵軌最初還只是載人,不是載貨,所以日本第一次請英國人來造鐵路的時候,還是以載人的考量來作設計,所以到目前為止,日本的鐵路都不適合載貨。後來別的地方才把鐵路作為貨物的運輸管道。

 

鐵路出現的這個重大改變,主要的影響是什麼呢?它影響了人的心智,以前因為有了蒸氣機,就建造了很多工廠,而鐵路出現以後,讓距離變成是可以掌握的東西,人可以輕易地、快速地移動距離,所以人的心智天地變寬廣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彼得杜拉克舉出一個例子,他說法國在沒有鐵路的時候,是一個各別獨立、自管自的國家,各區域之間自成體系,這個國家只是靠政治力量把它們連在一起,但彼此的社會和文化並沒有連在一起。自從鐵路出現了之後,才有真正統一的國家,有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會。所以鐵路出現以後就產生這麼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在社會,而不是經濟,為什麼呢?因為是人們心智的改變。本來覺得那個遙遠的地方跟我沒關係的,因為鐵路通了,人來人往,所以他的活動範圍就擴大了,接觸的人也多了。

 

一個產業對社會的影響,並不是科技本身造成的,而是用了科技產品以後,就產生了一些對社會的影響。例如蒸氣機出現以後,你要工作、要生產就要跑到工廠去,這樣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是家庭被拆散了。以前的家庭是農業社會,父母親、兒女、夫妻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一旦到工廠以後,小孩跟父母拆散了,夫妻也被拆散了,接著家庭的危機就出現了,造成了社會莫大的改變。彼得杜拉克指出一個非常明顯的改變,就是有些跟蒸氣機無關的科技會產生出來。譬如無線電報、公共衛生等等,那些科技跟蒸氣機的科技完全無關,可是不知什麼原因就一個一個冒出來了,這些新科技就把這個社會改變了。像是公共衛生出現以後,人類就知道怎麼處理乾淨的水、怎麼處理污水、下水道系統,人們也曉得怎麼種牛痘、怎麼打預防針。這種公共衛生都知道怎麼做了之後,都市就建造起來了,這時因為有公共衛生科技的關係,都市的生活條件比農村更好、更適合人居住,所以人口就集中在都市,不會像過去的人口散布在農村。

 

這種都市形成以後,又發展出金融、銀行、投資等等的需求,所以又產生了企業家,彼得杜拉克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鐵路出來了以後,那個企業家也出來了,就產生了企業的蓬勃發展。

 

英國是非常崇拜科學家的國家,但是他的工業始終沒有發達起來,主要就是他的社會不重視會用科技的企業家。像法國、後來的德國、後來的美國,他們都非常尊重科技的專才,而不是尊重科學家。他們尊重發明科技的這些人,在美國就很尊重愛迪生,並在經濟上、在社會上肯定他們,給予回報;可是在英國沒有,英國人鄙視會賺錢的科技人才,但是非常尊重在學識上有發明的科學家,所以英國的工業發達不起來。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對會賺錢的科技專才,覺得銅臭味那麼重,就看不起他,並不尊重鋼鐵大亨,也不認為他們是有貢獻、很令人敬佩的人,只會把他們看成是自私的暴發戶,認為他們對這個社會沒有太大正面影響,所以在社會上他們是受鄙視的,這些人文因素都影響了過去的工業革命。

 

彼得杜拉克認為:資訊時代的電腦,就相當於工業革命的蒸氣機。蒸氣機發明出來以後,經過差不多五十年時間,才被人們廣為應用;而電腦是在1940年就被發明出來,當然,那個時候的電腦是真空管,放在一個很大的房間裡面,也是經過差不多五十年,才變成一個真正可以用的產品。後來很多產品都不是電腦,而是怎麼去應用這個電腦!他認為真正的影響是因為要用電腦,而開發出很多軟體,譬如說:我們可以做文書處理、打字、印刷這些事情,讓本來要花很多成本、很多人力、很長時間才能夠完成的工作,在短時間內就做完了。

 

彼得杜拉克認為:在資訊時代的電腦,相當於工業革命的蒸氣火車頭;而資訊時代的網路相當於工業革命的鐵路。我覺得我還可以看見一個東西,就是網路的教育,包括網路教室、網路學校。當資訊科技越來越進步,現有的學校教育必然會改變,受教育會變得不像現在那麼困難。現在每個人要花十六年讀到大學畢業,當資訊科技進步到一個程度以後,我們接受教育的方便性會提高,成本會降得更低,所花的時間會更少,而且所受的教育內容會更豐富。我覺得這件事情對世界造成的改變,會比電子商務還要大。

 

網路的方便性同樣可以用在修行上,在一兩百年前,你想要學習佛法,必須要翻山越嶺,還要運氣好、碰到一個老和尚或是高人來教你,那麼你才能夠學到。就像密勒日巴那麼千辛萬苦,才有機會學到。這些珍貴的佛法,是從釋迦牟尼佛以來就已經有了,但是非常的稀少、非常的珍貴,你想要遇到,那是阻礙重重的,可是現在有了網路就方便多了。這有什麼神奇之處呢?就是你本來是一個凡夫,經過幾年修行就可以變成菩薩了,甚至變成佛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一下子奇蹟式的提升了。

 

現在我們有了網路,只要有一個懂佛法的人,願意用這個網路為媒介,讓大家直接來接觸佛法,那麼千千萬萬人都可以學到佛法,如果不用網路,可以來學的人終究是少數,一個老師可以教的學生,不會操超過一千人。譬如現在在美國的人、在澳洲的人、在中國大陸的人,根本沒機會來台灣學嘛!但是現在有網路可以傳出去,在資訊科技的協助之下,排除空間的限制,把傳輸的管道打通了,這樣修行的方法,就變成可以普及了。普及以後就有很多人可以從凡夫,經過幾年的修行一跳變為菩薩、變成佛,對這個世界會產生什麼影響呢?我告訴大家,會把這個世界變成淨土。

 

這種影響是資訊科技直接造成的嗎?不是!而是應用資訊科技促成的,這種對社會的影響才使人類產生重大的轉變。這樣子的轉變要多久以後才能發生?現在已經發生了,只是效用不大,當這個資訊科技越做越好的話,那這個效用會更大。當效用被開發出來了以後,整個人類社會就會起重大的改變,我們當然會期待這樣的轉變、希望促成這樣的轉變,我認為我們的秘書長陳昌祈教授,一直在推動網路電話連線,就是在創造歷史,剛開始好像看不出有什麼偉大,只是想解決一些推廣的困難而已,但演化下去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下一個社會將是一個人間淨土,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好!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