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妙法蓮華經》(十四)

 

時間:20140708

地點:台北。襄陽精舍

主講:智崇上師

整理:王修堂/郭藤輝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一開始就是藥王菩薩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問釋迦牟尼佛: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華經者。若讀誦通利,若書寫經卷,得幾所福?」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夠受持這個法華經,又讀誦、又書寫、又修持,他能得到多少福德。前面有「藥王菩薩本事品」,我們知道藥王菩薩很厲害的修行非常特殊。

 

佛就告訴藥王菩薩,「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這個佛的數量就是大得不得了,「八百萬億」這是我們知道的一個數量。「那由他」這個單位就很大。那麼「八百萬億那由他」就是非常大了。它後面還加上一個「恒河沙等諸佛」意思是什麼?八百萬億那由他的恒河,裡面的數這麼多的佛。「那由他」是一個單位,「恒河沙」又是一個單位,再加上那麼多數字,所以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不過這樣子大的數量,在這部經裡面,我們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他如果有供養這麼多佛的話,你覺得他的福德多不多?這樣反問他。當然藥王菩薩就說:「很多」。佛就告訴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對於這個法華經能夠這麼讀誦,甚至只不過受持一「四句偈」,不是整部法華經,而是裡面的一個「句偈」他只不過這樣來解義、如說修行,功德就很多。這邊的很多,大概表示的意思就是說,跟供養那麼多佛,所得的功德差不多。以前甚至會說,這樣功德比那個還要多,

不過這回沒有這麼說,就這麼一樣多。這個藥王聽了他就跟佛說:

 

「世尊,我今當與說法者陀羅尼咒、以守護之。」我要唸一個咒來保護「法華經」的說經者,你說經的話,我現在就唸一個咒來保護你,所以這個咒是藥王菩薩要給這個說法華經的人。只要你說法華經,他的這個咒就會來保護你。這個咒並不是我們想要得到藥王菩薩的保護就去唸這個咒,就可以保護我們了,不是這個意思。你只要講法華經,甚至只是講一個四句偈,自己照那個義理去修行,只要這麼做,這個咒就會來保護你,所以你要得到這個咒的保護,只要去說法華經,讀誦、解說、書寫、修持,就會得到這個咒的保護。

 

安爾曼爾摩禰摩摩禰旨隸遮梨第賒咩賒履多瑋羶帝目帝目多履娑履阿瑋娑覆桑履娑履叉裔阿叉裔阿耆膩羶帝賒履陀羅尼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禰毗剃阿便哆邏禰履剃阿亶哆波隸輸地漚究隸牟究隸阿羅隸波羅隸首迦差阿三磨三履佛馱毗吉利帝達磨波利差帝僧伽涅瞿沙禰婆舍婆舍輸地曼哆邏曼哆邏叉夜多郵樓哆郵樓哆憍舍略惡叉邏惡叉冶多冶阿婆盧阿磨若那多夜

 

我們並不需要去唸,什麼時候需要就可以唸了,你就是藥王菩薩或者你是藥王菩薩的分身,那麼你就會唸,不會像我唸得這麼生疏,你就自動會唸得很順了。想要得到藥王菩薩這個咒來保護,我們只要做一件事情,說法華經、讀法華經、修持法華經就可以了。所以他就說。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六十二億恒河沙等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已。」這麼多佛所說的咒。如果侵犯這個說法華經的法師,就等於你在冒犯這麼多佛,「哇!那可災情慘重了」,祂就是告訴你當祂誦這麼一個咒,是來保護這個說法華經的說法者,這樣子的話,不要隨便去冒犯法師,你去冒犯祂的話就等於冒犯諸佛。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讚嘆藥王菩薩:

 

「善哉、善哉,藥王,汝愍念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於諸眾生、多所饒益。」?是想要這個說法華經的法師,這樣子就幫助了很多的眾生了。這個時候勇施菩薩也出來支持這個受持法華經者,也要說一個陀羅尼,

 

「若此法師,得是陀羅尼」,如果祂得到我要送祂的這個陀羅尼。

 

若夜叉、若羅剎、若富單那、若吉遮、若鳩槃荼、若餓鬼、等,伺求其短,無能得便。,這些都是很厲害的,就是惡鬼。他們也會做好事,但也做壞事的,專門整人,他們都怎麼整呢?都是要看到你的缺點、你的毛病,然後從你的毛病那裡下手。一個咒給說法華經的法師,這個咒這麼一給以後,這些惡鬼、羅剎就沒辦法麻煩他,找不到他的短處,「伺求其短,無能得便」。

 

痤隸摩訶痤隸鬱枳目枳阿隸阿羅婆第涅隸第涅隸多婆第伊致柅韋致柅旨致柅涅隸墀柅涅犁墀婆底

 

他誦了咒,我們收了就好,並不是需要唸。你要唸也可以,唸一唸,就算收了就好不需要像我們修其他的咒一樣,像我們唸百字明,那個咒要一直唸,每天唸。除非你是勇施菩薩,那麼這個咒,你自動就會唸,如果你像我一樣唸起來並不怎麼順,就知道我不是勇施菩薩。他也說這個陀羅尼神咒,就是「恒河沙等諸佛所說的,亦皆隨喜,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白佛言。」我們知道,「忉利天」下面就是四天王天,毗沙門天王就是四天王天當中的一位。他就是保護我們人世間,所以密宗裡面也專門有一個法修四天王天的法,修它的話,就是請祂來保護。毗沙門天王他也來告訴佛:

「世尊,我亦為愍念眾生、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即說咒曰:

阿梨那梨冕那梨阿那盧那履拘那覆

 

「世尊,以是神咒、擁護法師,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這個咒是來保護說這個法華經的法師,這個法師,在他周圍一百由旬這樣一個圓圈內,都沒有什麼災難的事情發生。這個說法華經的人走到哪裡,他的周圍一直都不會有災難發生,所以說法華經很有好處。像上次,捷運裡面不是有一個莫名其妙的年輕人就亂殺人,如果有一個修法華經的人,這種災難的事情,他在的話,就不會發生,就不准它發生。所謂「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指的就是這個。

 

「爾時持國天王在此會中,與千萬億那由他乾闥婆眾」,乾闥婆是天龍八部當中的一類。持國天王也像毗沙門天王一樣,

 

恭敬圍繞,前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羅尼神咒、擁護持法華經者。」即說咒曰:

 

阿伽禰伽禰瞿利乾陀利旃陀利摩蹬耆常求利浮樓莎柅頞底

 

他也說了咒,同時他也說明: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為侵毀是諸佛已。」接下來,好玩了。

 

爾時有羅剎女等。」羅剎,我們不是常常會碰到?不是會很危險?什麼災難都會發生,祂們專門整人。現在這個羅剎女也出來要來保護我。「羅剎女等」是很多的。有多少呢?

 

「一名藍婆」,一個名,就是有一種叫藍婆。

 

「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聽他的名字就知道,牙齒這樣彎彎的暴出來的那一種。

 

「四名華齒,五名黑齒」。都是露出牙齒,張牙舞爪。

 

「六名多髮」,那些鬼不是頭髮都很長、很嚇人?

 

「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瓔珞,九名睾帝,十名奪一切眾生精氣」,專門吸人精氣的。

 

「是十羅剎女,與鬼子母、並其子及眷屬。」這個鬼子母也是嚇人的,都屬於惡鬼啦,不是肚子餓的餓,是善惡的惡。他們也跑到佛這邊來了,也跟佛說:

 

「世尊,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他們的作法也是這樣,要整你的話,你都要有弱點給他們找到,所以這些鬼們,如果你沒有弱點,他們也沒辦法下手。所以我們修行者,只要好好修,自己不要做不好的事情露出弱點來,只要沒有弱點,他也沒有辦法的。要做到沒有弱點也很難,當然人不可能,多少都有一些弱點。所以他就來保護你,讓那些要找你弱點的那些鬼,擋住他們,不准他們找麻煩,這也是他們善長的,所以要保護你,也是用他善長的方法來保護你。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樓醯樓醯樓醯樓醯多醯多醯多醯兜醯

 

這就是他們的咒。唸完了以後,他還說:

「寧上我頭上,莫惱於法師。」,你要找麻煩,我情願你找到我的頭上,不要去找那些法師。

 

「若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富單那、若吉遮、若毗陀羅、若犍馱、若烏摩勒伽阿跋摩羅、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熱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夢中,亦復莫腦。」這一類的事情都不來找麻煩。他說了這個咒後,還說了這個偈子。

「若不順我咒。擾亂說法者。頭破成七分」,你的頭就會破成七分。

 

「如阿梨樹枝。」破得像樹枝一樣。

 

「如殺父母罪。」好像犯了這麼大的罪。

 

亦如壓油殃」你就好像被炸成油的那個,你被炸了,被壓成,要炸油了。

 

「斗秤欺誑人」,斤兩上面,賣東西,就騙人,所要受到的罪業。

 

調達破僧罪」。還有你傷害了,僧人、修行者的那個罪。

 

犯此法師者,當獲如是殃。」就是受到這樣子的災難。

 

「諸羅剎女說此偈已。」其實,這些羅剎女是要來保護的。那她怎麼會來侵犯這個法師呢!也就是在說另外的羅剎,所以她是在擋其他的羅剎。說這個偈子的羅剎女就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當身自擁護受持、讀誦、修行、是經者,令得安隱,離諸衰患,消眾毒藥。」這個時候,佛就告訴羅剎女:

 

「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連經都不用了,只要受持「法華」這個名字的,福就不可量。

 

「何況擁護具足受持,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幡蓋、伎樂,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蘇摩那華油燈、瞻蔔華油燈、婆師迦華油燈、優缽羅華油燈,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也就是用各種方式來供養這個法華經。

 

「皋帝!汝等及眷屬應當擁護如是法師。」「皋帝」也是羅剎當中的一個。「眷屬」就是指十個羅剎,這些都要擁護這個法師。前面那裡就說了「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就已經福不可量了」,何況你們去擁護受持讀誦這個經卷,然後以各種香、各種油燈來供養這個經,又去保護它的話,你們的福更大了,這個就是佛給他們的獎賞。這些羅剎需要獎賞的,她們做了好事,不給他獎賞,她們做起來就沒有力了。

 

這裡就很好玩,從菩薩、藥王菩薩一直到羅剎女都來。怎麼搞的!我們有菩薩保護不就夠了,還要這些羅剎來保護?「需要的」,為什麼?我們這裡是「五濁惡世」、「娑婆世界」,那些菩薩好對付,小鬼反而難纏,所以這些羅剎來保護,恐怕所得到的保護,會更貼切一點、更實在一點,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的世界。這一品說完了以後,就有六萬八千人得無生法忍。得了無生法忍,就是八地菩薩。到底是哪些人會得呢?當然包含那些表示要保護這個說法華經的人,這些鬼、天神、菩薩都是。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佛在妙法蓮華經這個法會裡面就主動跟大家說:

 

「乃往谷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那就是很遠、很遠以前;很早、很早以前。

 

「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這個佛,祂的名字叫「雲雷音宿王華智」。那個時候的國土,就叫「光明莊嚴」。「劫名」就是時代,那個時代叫「喜見」這麼久遠以前的事情。

 

「在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在這一段佛法中,有一個國王,他的名字叫「妙莊嚴」。他的夫人是「淨德」,兩個兒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

 

「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他的這兩個兒子是修得很好、修得很高的菩薩。

 

「所謂: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這就是「六波羅蜜」、「六度」,多加上一個「方便波羅蜜」,就是「方便度」,以及「慈悲喜捨」,他們都修得很好。「六度」是什麼呢?就是這六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邊是譯音的,沒有直接翻成上面的六度。

 

「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達。」就是妙莊嚴王的兩個兒子,這些都修、都會、都非常透徹。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也通達的這些三昧。他先說明了這個狀況,在這個時候,這一個佛,就是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祂想要引導妙莊嚴王以他周圍的眾生,所以祂就說法華經。祂為了想要接引這個妙莊嚴王,顯然這個妙莊嚴王那個時候並沒有接受佛法,祂想要引導他,所以就要說法華經,這個候妙莊嚴王的兩個兒子「淨藏、淨眼」就到他的親那裡去,也就是這個妙莊嚴王的夫人-淨德夫人,合掌跟他母親說:「希望母親您能夠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就是「請您能夠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那裡去,我們兩個也會陪著您去,來供養禮拜這個佛。」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佛現在要說法華經,「我們應該去聽法華經。」母親就訴她的兒子們:「你們的父親信受外道已經陷那一個婆羅門的法裡面了,你們應該跟你的父親說,請他去佛那裡聽法華經。」這個時候,這兩個兒子就合掌跟他母親說:「我們是法王子」,所謂法王子就是佛的、佛法的王子。像釋迦牟尼佛的時候,誰是法王子?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他們兩位在這位佛那一個時候就是法王子。可是他們生在一個不信佛的家裡面就很為難,他們怎麼辦呢?他們知道他們的母親是信佛的,所以就跟母親講。但是母親想:「我去不去,不重要,你的父親的要去才重要,所以要想辦法讓他去。」母親就跟他兩個兒子講:「你們應該擔心你們的父親,不要擔心我,你們要想辦法讓他到佛那裡去聽法華經,怎麼辦呢?因為那些婆羅門都喜歡神通,你們就要變神通給他看,如果讓他看見了你們的神通,他的心就會清靜,就會聽我們的意見到佛那裡去禮佛聽經」,他母親出了這個主意。

 

於是這兩個兒子為了他父親,就來表演神通。他表演怎麼樣子的呢?就好像我們這邊講的那個超人一樣,就一下子湧在虛空,一下子就上升到天空上去了,有多高呢?

 

「高七個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一個多羅樹大概是三十公尺,三七二十一就差不多接近三百公尺這麼高。就在空中幹什麼呢?一般人家都要在「地面上」行住坐臥,他們卻是跑到那個「天空上」行住坐臥。其實我們現在看電影、看電視,也常常看到很多超人都有這個本事。他們不是看電視,而是真的在上面表演。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一下子上身會冒出來會冒火;一下子下身會出水,上身又出火,就這麼變來變去,一下子面冒火,面冒水一下子又反過來,水火就隨便冒。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復現大;」,一下子那個身體變得很大,把整個天空都籠罩了。一下子又變小了,變小了以後又變大。

 

「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在空中一下子不見了,一下又跑到地上來了;一到地上的時候,又鑽到地下面去,就好像鑽到水裡面去一樣,一下子又在水上面走路,履水如履平地,在水上面走,好像在土地上面走路一樣,就現這種種神變。他變這個幹什麼呢?就是希望他父親看了以後,就相信他們了。大家會想:「我們聽過很多神變,這樣子的神變其實沒怎麼樣啊!沒什麼厲害嘛!因為我們在佛的經典裡面,看過更厲害的神變。」重點不是這一個,重點是那個妙莊嚴王就佩服這種,對這樣子的神變,他就非常佩服了。如果你變一個比這個更厲害的,但是他並不佩服,或者他也看不懂,那是沒有用的。所以你想要用神通變給誰看,就是要變他最佩服的,不要去變他不佩服的。好像你們要看更厲害才佩服,那是你們啊!變給你看的時候就要這麼變,但是他們現在要變給誰看?變給他們的父親-妙莊嚴王看,所以就要變這種使他佩服的神通,重點是這個。

 

結果這麼一弄以後,這個妙莊嚴王真的相信祂了。這個時候,他就看到「唉喔!我的兒子怎麼神通力這麼大哦!」心裡面高興死了,「哇!這是我兒子耶!有這麼大的神通!」然後,就問他兒子:「你們這個神通是從誰學來的?你們的師父到底是誰?怎麼那麼厲害啊!」因為他自己也想要有這種神通,那些婆羅門就是喜歡搞這些神通。

 

「二子白言:」就跟他講。我們就是從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那裡學來的。祂正在一個法座上要講法華經。祂是我們的師父,我們是祂的弟子。這個父親就說:「那我也要去看看你的師父,走吧!我們一起去。」就把他引去了,所以他這個神通變得很有效果。

 

這個時候,這兩個人就從空中下來,到他們的母親那裡去了。就跟母親講:「父親現在已經相信,可以讓他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我們為父親做的佛事也做了」,因為這個是他們的母親要求這兩個兒子做的,所以就希望:「母親啊!你要我做的佛事也做了,也變了神通,父親也願意跟我們去拜佛聽經,那麼您就要答應我們到佛那裡出家修行」,希望他母親答應。這種事情好像做母親的都是一個難關。他們就做了這麼一個請求,也就說了一個偈子:

 

願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門,諸佛甚難值,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缽華,值佛復難是,脫諸難亦難,願聽我出家。

「聽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難值故。」這個母親非常開通的,馬上就說他們可以出家,為什麼呢?因為要遇到佛是很困難的。於是這兩個兒子就跟他的父母說了:

 

「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希望他們一起去,為什麼呢?因為非常難得遇到的,就像花一現就不見了。

 

「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一眼」就是獨眼龍。那個龜如果只有一隻眼,它要找到一個浮在水上的木頭上的孔洞裡面去,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們也是因為福德深厚,所以生在佛法的這一個時期,希望父母能夠允許我們出家因為實在太難遇到了。這個時候,妙莊嚴王的後宮,也就是他的夫人所帶領的眷屬八萬四千人,也都可以堪任受持法華經。

 

「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通達。而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

 

「其王夫人也得諸佛集三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他這個夫人-淨德菩薩也得到了三昧,她能夠知道諸佛秘密之藏。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他這兩個兒子就把他們的父親度了,他們的母親本來就已經是得度的,所以他們就一起到這個佛那裡去,妙莊嚴王就帶著群臣他們的眷屬;他的夫人就帶了後宮的那些眷屬,兩個王子也帶了他們的伙伴四萬二千人也一起去,到佛那裡跟佛頂禮以後就站在一邊。這個祂就是要引導這一個妙莊嚴王,既然妙莊嚴王來了,所以祂就立刻就為這個妙莊嚴王說法。

 

「示教利喜」,都講他喜歡的。他既然來了,就是講他喜歡的讓他歡喜。不要說一些讓人家不歡喜,人家這麼難得來了,然後還去澆人家冷水,這樣子的話,佛就做不好了。祂就是要度他,他也來了,祂當然就讓他歡喜。妙莊嚴王心裡面就非常歡喜,這麼一歡喜,就一起和他的夫人把身上的珠寶、瓔珞拿下來,散在、灑在這個佛身上。這麼一灑過去的時候,就在空中就化成了四柱寶台。「喔!原來他們好像也是有神通一樣。」他們把身上的珠寶、瓔珞要供養佛,灑在佛身上的時候,那些珠寶就在空中就變成了四個柱子的寶台。高柱上面那一個寶台,台上面有一個大寶床,上面了百千萬個天衣,上面還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

 

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稀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這個候,妙莊嚴王心裡想:「哇!好奇怪哦!這麼一做以後,就會變出這樣子一個景象來:有四個寶柱、四個寶台。看到台上的佛,這個妙莊嚴王心裡想:「哦!佛身稀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真是難得!」這個時候,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就告訴四眾,所謂「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否?」你們有沒有看到妙莊嚴王在我前面,合掌站在那裡啊!

 

「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這個王要在我的法裡面做出家者的,他在這裡會努力的修行,以後會做佛。

 

「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哇塞!他這麼一供養、這麼一弄,祂馬上就說:「你在我這裡出家,以後會成佛,打鐵趁熱,又馬上給他授記。既然這個佛這麼講了,妙莊嚴王也答應出家。既然要出家,就把國王的位子交付給他弟弟,跟夫人、二子以及眷屬全部一起出家。本來只是兩個兒子要出家的,這一下子全部都出家了。

 

「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蓮華經。」這個王一出家了以後就立刻修妙法蓮華經,修了多久?「八萬四千年。」就得了「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他就得到這樣子的一個三昧後,就升到虛空,七多羅樹這麼高。就跟佛說:

 

「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他已經出家修了這麼久,已經得到一個三昧,這個時候他就說:「我完全是靠我兒子來轉法的,我這個兒子其實是為了來度我,才來做我的兒子,也度成功了,所以他是我的善知識。」這個時候,這個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就告訴妙莊嚴王說:「對的!是這樣!就像你所說的,如果有人種了善根,他會生生世世得到善知識的幫助。這個善知識他是能作佛事的,」就是淨藏、淨眼這兩位所作的佛事,他們是妙莊嚴王的兒子的時候表演神通,把他的父親帶進佛法中修行,做這樣子的事情就叫做「作佛事」。所以你們如果能夠帶人來聽法華經或者是勸人修行,或者你也表演一下神通,讓人家接受你、聽你的,你所做的這些事情就是在「作佛事」。

 

「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讓他們進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就跟妙莊嚴王說:「大王啊!你要知道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王啊!你曉不曉得,你那兩個兒子他們都供養了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親近、供養了這麼多佛,在佛那裡受持了法華經,為了悲愍這些邪見的眾生,希望他們能夠除去邪見,住於正見所以才來做這些佛事。」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到,他這兩個兒子本來就是菩薩,為了要度妙莊嚴王,就做了妙莊嚴王的兒子,是他們「有意」去製造的機會,這個因緣是他們製造出來的,所以這個因緣也不見的是好像一定是天生的,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是刻意去把它創造出來的。創造出這個因緣,有了這個父子關係以後,就順著這個因緣做了一個接引度化的工作,所以這個也是「隨緣行因」。但是我們在講隨緣行因,好像這個緣不是我們製造的,是它自己生成的,就藉由現在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得到這個緣是我們可以創造的,所以你想要度這個人,就要去創造度這個人的緣,而不是我想度這個人,什麼都不創造就直接度他。「妙莊嚴王!我來度你,你來信佛,你信的那個婆羅門是邪的」,度的成嗎?「度不成」,還是要隨緣,雖然那個緣不見得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創造的,還是要隨緣,為了達到度人、度眾生的目的,還是要創造那個緣來。

 

這樣看起來的話,應該是不會像我們一般所說的那種「不隨緣」,我有一個目的,然後我就定一個計畫,比較直接去達到那個目標,這樣做,是做不成的。我要度他,我先做一些不是度他的事情,沒有要度他,只是跟他建立緣分,所謂建立緣分,就是去作他的兒子。這個緣分建立以後,再接下去順著這個緣來度他,而不是直接要度他,「度不動的」,這個「隨緣行因」是一個比較迂迴的作法。這個時候,妙莊嚴王本來升到虛空了,就從虛空中下來。

 

「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紺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頻婆果」就是一種很紅的果實。這個時候,你看他說這些話,其實很注重相貌,非常注重這個色相,嚴格講起來,會這樣子重視色相,事實上就是婆羅門的習氣還在。

 

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所行,安隱快善,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你看,他做到這麼高了才說出「我以後不要隨著自己的、原有的習性,生出邪見又憍慢瞋恚」,這種惡的心念就不要再生了,他才注意到這麼修行。他前面對於那些形象,修出莊嚴微妙的形、色相讓他很欽佩,欽佩之後他就開始修行,這個地方已經看出他在修行了。這個話說完就禮佛就出去了,佛就告訴大眾:「你們有什麼感受啊?這個妙莊嚴王是什麼人你們知道嗎?就是現在的華德菩薩。」華德菩薩在前面出現過。他的夫人-淨德夫人,是今佛前的哪一位?就是「光照莊嚴相菩薩」。這個夫人是為了哀愍這個妙莊嚴王,還有他的眷屬,所以才到了他們這裡,於彼中就生了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是誰?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你看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他們在過去無量劫以前,就已經做過這種事了,他們早就在無量的佛那裡種了很多善根,成就了很多功德。因為這兩位菩薩很了不得,所以只要有人曉得「藥王菩薩」、「藥上菩薩」這兩個名字,一切世間都要對曉得名字的人禮拜。那你看到「藥王菩薩」、「藥上菩薩」,那更要拜了,你們現在都知道了他們的名字了,那麼人家就要拜你!佛說了「妙莊嚴王本事品」,這麼一說完,就有八萬四千人與這個法中得法眼淨。

 

二百四十七頁第一行,就在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裡出現了華德菩薩。我覺得這一「妙莊嚴王本事品」,其實是在交代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華德菩薩他們之間的因緣關係,也可以說這些因緣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因緣不是那麼重要,沒有必要把它單獨列成一品,交代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也知道修行的時候,這種因緣關係都要很重視的。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不是好像只是單獨只是修行,度人也不是單獨就是直統統的去度人,不是這麼直接的,都是藉由因緣來度的。如果沒有因緣,就要想辦法創造因緣,雖然最後的目的是度眾生,但並不只是度眾生,是藉由了這些因緣果報的關係,藉由那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去度眾生的,這樣才度得到眾生,不然的話是度不到的。這個妙莊嚴王現在也做了菩薩,也就是華德菩薩,也要度人,但是他以前不是菩薩的時候,想要度他的話,你看要大費周章的,不是好像我要度你,直接度就好了。「哇!為了要度他,要做他的兒子,不是要花很大的功夫嗎?」就是要花這麼大的功夫,這些功德都是這麼來的。

 

我們以前在講隨緣行因的時候,好像那個緣都不是我們製造的,好像都是現成的,有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子。這一段已經透露出一些端倪,「因緣」其實也是創造出來的。重點是為了度眾生,先去創造跟眾生的緣,跟那個緣份裡才產生了度眾生的結果。當然我們現在不是有我們現在的緣嗎?我們現在就有啊,你也可以這麼想:「現在的緣好像是天生的,就是現成的,看得更遠得的話,其實可能是你創造的,是你把它創造出來的,所以對於這些緣我們都要尊重、要珍惜,也就是有些跟你是不好的緣,你就要尊重,如果這是好的緣,你就要珍惜。為什麼又說尊重,又說珍惜,到底是哪一個?「不同的狀況,不同的用法」。

 

 

現場問答

 

蘇:師父,網路上沈佩貞,舉手。

師:好。

蘇:沈佩貞師兄,你現在可以發言了。

沈:師父好。

師:你好。

沈:我之前有跟師父報告,我現在遇到的那個所謂的不好的緣分,我也要接受是嗎?

師:接受呀。

沈:接受?

師:但是你就順著他,去做行因的工作,就是了。

沈:可是我,因為上次我跟師父報告過,我已經換了很多的五道眾生,現在已經換了很多個,之前那個已經走掉了。

師:喔,走掉了,就是度掉了。

沈:可是又跑來好多我不認識的,而且他們都不是我的冤親債主。

師:他們說什麼。

沈:他們都不是我的冤親債主。

師:哦!不是你的冤親債主,但是他們來找你了?

沈:對、對。一直不斷地來。實在有點頭痛。

師:好像生意;你的生意很好嘛!

沈:可是我還是要保護我自己啊!是不是因為這一陣子,我什麼法都沒有修。

我什麼「心要」、「施食法」,還有「無相自懺悔」,我想「我是不是,還是要修個『心要』比較好」?

師:你怎麼想都可以。

沈:喔!

師:我自己覺得「百字明無相自懺悔」是很好的。「百字明無相自懺悔」前面有一大串文,你其實可以不用唸,只要唸那個「懺悔偈」,我們最常用的懺悔偈,還有「四皈依」這兩個也可以了。譬如說,四皈依:「南無姑嚕啤。南無不打?。南無打爾嘛?。南無僧伽?。」唸三遍。然後那個懺悔偈:「我昔所作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唸一遍就好了。

沈:然後就開始唸百字明?

師:就唸百字明。

沈:最後也是要回向?

師:回向、不回向,是隨你便。

沈:我不想回向也沒關係。

師:也沒關係。

沈:好。

師:那麼他們如果源源不斷地來找你,不過聽你這樣講,你還受得了嘛!

沈:我已經快要受不了了。是我家裡的人勸我,我才穩下來,要不然我覺得我快要發瘋了。

師:喔!有那麼嚴重啊!那你就要告訴他們,既然你們不是我的冤親債主,你不應該找我啊!

沈:對啊!我跟他們這樣講啦!已經講了很多遍了。

師:叫他們去找他們的頭。

沈:他們的頭?

師:對,他們的那個債主。

沈:對啊!我也是這樣跟他們講。我說:「你們這樣子違反因果,你們應該要找你們的債主,不是找我,我跟你們沒有因果。」

師:「對!沒有因果,你們去找他們(債主),而且你們這麼多」,你可能已經有名聲露在外面了。

沈:啊。

師:所以才,

沈:那怎麼辦?

師:所以你就勸他們去找他們的債主。然後他們可能會這麼告訴你:「他們,那個人不會修啊!」

因為他們講話我都聽不懂,我也不曉得怎麼辦?

師:你心裡面想:「為什麼不去找他(債主),可能因為那個債主不會修啊!去找他也得不到什麼幫助,所以就不去找他了。」但是你要去勸他們:「你們要去找他。找他呢幹什麼呢?把他引到你這邊來。」

沈:你說人啊?

師:人啊!引到你這邊來,然後你就把你學會的這個教他就是了。

沈:學會的「百字明無相自懺悔」就是了。

師:對,像這一類的或者「小施食」,我已經教你這個怎麼度人了對不對?當那個人來了,你就教那個人,你就一樣看因緣,順著那個因緣,有人來了,你就教他。然後你就告訴來找你的那些眾生,既然你不是他們的債主,他們應該去找他(債主)。「雖然他沒有學,沒有關係,你們把他引到我這邊來,來進入這個佛法,他修的話,你們就全安啦!」這個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是來找你,你只要有這樣的心念,他們會收到。我已經教你,你們已經上過啦,就可以度人的。這個度人這一段,就是把你學會的這些法都可以教。只有一個法,你不可以教,「本尊法」。

沈:是「心要」不能教嗎?

師:對!心要以外的那些法你們都可以教。

沈:施食法也可以嗎?

師:可以,那個都是屬於法布施的,只有那個本尊法,你們不可以教人。什麼時候可以教?因為前面那些法,我都讓你們可以教的。那麼跟這一個「本尊法」比較像的,就是「金剛心菩薩唸誦法」。我特別要教這個「金剛心菩薩唸誦法」,因為你們不可以教人那一個「本尊法」,所以就放了一個「金剛心菩薩唸誦法」,跟「本尊法」很像,就是讓你們可以教。

沈:所以請教師父,我現在還是可以修「心要」嗎?

師:你可以修,你上過課就可以修。現在教的法,我都不灌頂,是因為要讓你們可以教人。現在可能我會做一個調整,就是「本尊法」,我要給你們灌頂,就為了不給你們去教人「本尊法」,那麼你們什麼時候可以教人?在你們有能力給人家灌頂的時候才能夠教人。其他的那些法,不給你們灌頂,就是讓你們去教人的時候,不需要給人家灌頂,只是跟人家分享。但是「本尊法」不可以。

沈:師父,我想跟您請教,我如果修「心要」的時候,那些眾生在我身上,他們也會得到利益嗎?

師:怎麼樣?

沈:他們可以得到利益嗎?

師:他們沒有得到利益不會跑到你身上。

沈:我是說,我如果自己要修心要,然後他們又在我身上,然後我在修這個法的時候,他們可以得到利益嗎?

師:嚴格的講,你修「心要」,他們是不可以來的。

沈:是。我有發現有些眾生會怕,我在修的時候,他會躲開。

師:對,那是不可以。

沈:有些他不怕,我在修的時候,他還是在我身上。

師:喔!

沈:對,我有發現這個樣子的。

師:喔!你有發現這種事情。你修的時候,這些都要請走的,因為我們修「本尊法」的時候,就是要把這些都請走,我才能夠「報身淨」。

沈:所以在我沒有;我請不走的狀況下,我是最好不要修心要?

師:也不是,你修的時候就要不斷地把他趕走。

沈:師父,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因為他們走的時候,通常都是我要睡覺的時候,我要睡覺,他們覺得好像沒有什麼東西可得到,他們就會走掉,我可以得到短暫的空檔,可是沒多久又跑來。

師:喔!不行,這個,你就是要把他請走。當然前面我教你們這個「本尊法」的時候,也沒有給你們灌頂,以後這個地方要調整過來。

沈:所以那我目前還是修「百字明無相自懺悔」,可是我不要回向給他們,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好像對我比較好是嗎?

師:你可以自己決定。

沈:這樣我知道了,謝謝師父。

 

師:還有誰有問題。陳崇涵。

蘇:陳崇涵師兄,你可以發言了。

陳:師父好。今天大家也沒有提,所以我也不敢確定,我的印象裡,師父講到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好像落掉了。今天講了二十六品,所以普門品這一次好像沒有講。

師:普門品有講,你可能漏掉了。

陳:可能是,但是我記得師父講完妙音菩薩品之後,就在講解放軍,那個軍魂的那件事情。

師:喔!不是,那個講軍魂的那件事情,已經在講普門品了。

陳:是。

師:那是在講普門品。OK。好,還有嗎?

 

問:師父,我請教一個問題,您剛才講的那個創造因緣,跟金剛經講的「不講斷滅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說斷滅相,兩個是不是好像一樣?

師:你說「不說斷滅相」和那個創造因緣,是不是一體的。

問:是不是,應該相同的。

師:你這樣看,也是對的。因為斷滅相就是把緣斷掉了,而創造那個緣就是沒有的,斷掉的,就是把它連起來的,是很像。

 

郭:師父我在修法的時候,「本尊法」就沒有怎麼修了。我覺得師父要灌頂修這個本尊法,應該是正確的。

師:你不修,是為什麼不修。

郭:不知道,就是修一次就進不去,感覺是這樣,所以我一直在懺悔。

師:你可以修金剛心菩薩唸誦法。

郭:是。謝謝。

 

師:好。剛才不是檳城有提問嗎?現在又拿掉了,我剛才看到黃慧娟有舉牌

啊!她有沒有要發言,她剛才有舉手。

蘇:黃慧娟師兄,你現在可以發言。

黃:師父您好。

師:你好。

黃:其實師父我今天,沒有什麼要發言,只是可以講一些跟今天講的沒有關係

的嗎?

師:可以。

黃:我想講,我在修施食法的時候,不是有說「如意充滿」,那個時候就有一個

聲音說要那個軍火,我當時也沒有表達什麼、做任何,只是交由護法去處

理。

師:可以。

黃:就是這樣而已。

師:可以,可以這樣處理。

黃:OK。謝謝師父。

 

如果大家沒有別的問題,那麼剛才這樣的問題我補充一點,其實就像剛才沈佩貞的狀況,我們修這個法的時候,常常也會遇到滿多困難要去處理,滿多麻煩要去面對,當我們要面對這些麻煩的時候,你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它。在與這些五道眾生打交道的時候,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溝通上面的問題,到底他們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地方有困難,這個地方如果沒有把他弄得夠清楚,你的處理、你的處置就不會恰當,所以你在處理的時候,要盡量的學會溝通,這個是我們在修「隨緣行因」的這個法當中,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因為你不夠瞭解,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一種緣,你就是不知道,你所作的那些回應,可能都會有不適當的問題。如果你的溝通能力更好的話,你的處置就會做得恰到好處,這一點是我們修行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在我們修行裡面,雖然我們這麼照著做、照著法本唸,但是我們也可以保持著心靈溝通的靈敏度。你要有這個。

 

在上一次剛剛上完的「修行班四」,當中我聽到有個學員說她事怎麼做的,我覺得很好,當時我還沒有這個反應,是上完課以後,我就覺得她這樣做是不錯的,怎麼做呢?那個做的人就是張嘉蓮,如果在同班上課的人就知道。她就是修「金剛心菩薩唸誦法」或者是「本尊法」,她把自己這麼修、這麼唸,然後把自己修的、唸的錄下來。他本來自己修的、做的形象,這樣的錄影是沒有,但是中間會有空檔、會有停頓,你有唸的就有錄音下來。她把這些錄下來以後,下一次做的時候,就是聽錄音檔。當然我是相信她啦,我是猜她修已經修穩定了,錄下來在MP3裡面,接下去,她就聽她的錄音檔修,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是不是!大家會想:「我們就聽師父修一遍,錄下來,我們就聽您的錄音來修」。這個不好,聽別人的錄音不好,每一個人都聽自己的,重點在這裡。為什麼?到後來她就是靜坐在那邊,聽的時候可能是用耳機,也吵不到別人,一遍過去就修完了。為什麼這麼講要聽自己的?因為那個是你自己做的,所以當你在聽那個錄音檔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跟著唸、跟著做了。如果是聽別人的話,你只是在聽,不見得有做,可能沒有跟,你的心沒有動,所以現在這個時代,既然出現了這種錄音,這種什麼MP3電子產品,我們就可以拿來用。

 

拿來用的時候,因為是你自己唸的,所以你在聽時,心裡面一定在運作,連身體的氣、脈什麼都是在運作的,而且聽一段時間以後,你覺得:「我這個還不夠好」,那你還可以再練習一段,然後重新再錄一次,你可以不斷地改變,這樣子修就變得很輕鬆,而且這麼一修,「動了」,最重要的是啟動了一個什麼東西?你就把自己的法輪轉起來。這一轉起來,每天修一次,就是每天的法輪轉一遍,轉到後來這個法輪就自己轉起來了,我們要的就是這個嘛!所有的好事就這樣子會發生,這個樣子就很容易。如果你錄的那一段是進入「一心不亂」的狀況,以後你一轉、一聽、這麼一弄,你就進入「一心不亂」。

 

你覺得這一次修得很好,就把它留下來,不然的話就不要嘛!下次再錄,以後就可以聽了。你修到已經進了「一心不亂」,那太好了,對你來講,這個就是寶貝,聽一遍就「一心不亂」一遍,你的法輪就轉了,那一轉,完全是你想像之外的。法輪轉了以後,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絕對是它自己出來,都不是我們預知的,我們修行要的就是這個嘛!「就是把法輪轉起來」。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法輪,不是只有一個法輪,就好像機械一樣,那些法輪都齒齒相扣的,這個就是「轉法輪」。譬如說,我教了大家好幾個法,你以為祂就一個法、每一個都單獨的?「不是」,每一個都是法輪,你都在修的時候,這些法輪祂們會組合起來的,變成一組法輪在轉,大家很想要有實際的那個修行的體驗,就這個啊!現在既然有這些科技的東西,可以拿來用啊!反正你每次修每次都錄,錄完了以後,發現今天修得很好,那一段就好好把它留下來、存起來,以後你就聽那一段就好,聽自己的。聽別人的好不好?「不是不好」,就是沒有聽自己的好,因為聽別人的,那個節奏、那個一心不亂、那個速度都不是你的。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要自己的,你是修你自己的,去模仿別人,就算寫字要臨帖模仿別人,模了一段以後也要丟掉啊!既然還是要丟掉的東西就不需要。就修你自己的,錄你自己的,這樣子做,對你最好。關於後面補充的這個部分有沒有什麼想要問的?

 

蘇:師父,網路上,魏君慈

師:魏君慈。

魏:師父,我可不可以問一下,什麼叫「轉法輪」??的轉法輪是什麼?

師:轉法輪啊!就是你的心念隨著那一個法本在運轉,這個就是轉法輪。

魏:那我想在問?一下,我那天並不是說,後來又有一個聲音跟我講,只要做到「四皈依」那就是親近法佛僧,是不是?

師:你這樣子啊,這樣子就擾亂了。

魏:為什麼。

師:「四皈依」就是一皈依,你把它拆開起了分別心。你的一心不亂,就被斷掉了。

魏:不是,因為我很少唸「四皈依」,那天有聽到「四皈依」,這是什麼?就有聽到講說:「這就是親近佛法僧」。

師:沒有,我聽不清楚,你講慢一點。

魏:如果你做得到四皈依的話,後面我就有一個感覺,有講這個話,就是親近法佛僧。有個感覺這樣給我。

師:妳這樣OK啊。

魏:謝謝。

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