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開示即時摘要稿/週一共修/20060327

 

 

主題:「眾生相」的核心是「連結」;

 

能看見、照顧由「連結」所構成的「立體性網絡」才算進入「眾生相」。

 

 

初稿完成日:2006.03.29.   執行者:蘇莉華

潤稿完成日:   執行者:汪滿妹

秘書長審稿日:2006.03.31.  秘書長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梁師審稿日:2006.04.06.   梁師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公告日期:2006.04.07.

 

 

【摘要前言】

  

法會中,梁師與諸位師兄們有著精彩的問答,實況無法於摘要稿中盡然呈現,敬請各位期待編輯小組將全文整理出來。

 

【法會內容】

 

※個體之間有「連結」,才能形成「眾生相」

 

梁師:最近幾天,我有一個心得,是有關於「法性」廣度的「眾生相」的認識。大家聽完之後,必然對它,會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各位來圓覺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定義,應該是清楚的,至少是有所理解。「人相」,其實也是一個個各別的「我相」,仍然在個體的層次。而「眾生相」,乃是由一個個的「我相」所組成的團體組織,但是,將其中所有各別的個人全部加起來,並不會等於「眾生相」,在這些人之外,還要加上一些東西,才能算是「眾生相」。

 

以前,我只講到「在全部的人之外,還有別的東西」;然而,那多出來的部分是什麼呢,我只是約略地知道,但無法講清楚。今天,我可以明確地指出來,那是什麼了。

 

那多出來的部份,就是「連結」。這些「連結」,發生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物、物與物、以及人與宇宙自然等等之間。由於層面太多太廣,今天我們主要只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連結」層次無限多,「連結」培養如長苗

 

個人與個人之間「連結」的層次是非常多的:理性、感性、feeling、興趣、靈感、智慧、創造、心靈深處、信任、利益、權力、技術性事務的作業程序....各種「連結」都有。而「連結」的形式,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有形的,像是組織中的位階、職務關係;無形的,像是情感、共同的理想...等等;而心靈深處最深的「連結」則是生死與共。「連結」的發生,可以在一定的空間內,也可以超越空間。

 

「連結」的發生非常複雜,它需要一段時間慢慢的培養,並非短時間之內就可以長出來,也不是像插頭插到插座,一接上去就會來電的。若將一堆人放在一起,其間卻沒有「連結」產生,那麼,這群人,是不能名之為團體組織的。

 

當一群人之間有「連結」時,他們做事會非常有默契;因此,這個團體便像個有機體一樣,會持續不斷地成長,而非僵化固著的。

 

 

※以「線式連結」為基礎,方能進入「立體連結」

 

而一個人是否進入「眾生相」,不能只單看他會不會與別人產生「連結」;除了個體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他人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以及所有的「連結」究竟構成了一個什麼樣的系統──這些一層層的「連結」,以及層層「連結」所構成的「連結系統」,都要能夠看清楚了,才能稱得上進入了「眾生相」。

 

換言之,個人與個人之間,那種「點」對「點」的「線式連結」,只是「人相」層次的「連結」;而結構性的、立體性的、整體性的「網絡系統」才是「眾生相」層次的「連結」。而「人相」層次的「連結」,乃是「眾生相」層次的基礎與入門之階。四相的修行進階,都必須有前一階為基礎;修行之所以能夠前進,是健全、成熟、超越,而不是?壞或跳脫。

 

要更具體地描述「連結」,那會是什麼呢?就是「人脈關係」。把兩個陌生人擺在一起;與兩個生死之交的知心好友擺在一起,你一看,就會知道有無「連結」的差別是什麼了。像知心好友的連結,是可以超越空間的,他們雖然沒有時常在一起,但一有什麼事情,必然互通消息;或者想要完成什麼,一吆喝,一夥人就從八方而來聚在一起,這就是「連結」的力量。

 

 

※企業管理顧「連結」,流程順暢便成功

 

從這個角度,我看一家公司或企業的經營管理,其重點,完全就是在經營「連結」。

 

舉例來說:有一張訂單進來了,它會在不同的部門間傳遞,直到最後貨品生產出來,並得以出售。這整個流程,每一個部門之間,都要有「連結」的。如果,各部門之間的「連結」,是精簡的、容易的、清楚的,那麼,整個運作的流程,必然會是有效率的;反之,各部門之間的「連結」是混亂的、不明的、有障礙的,那麼,這張訂單就可能會到處亂撞,最後跑出什麼來也不知道。所有的管理學在處理的,都是這些「連結」,也可以說,管理學就是在經營「眾生相」。

 

那麼,一個企業,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呢?

 

一家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因為「連結」尚未成熟,所以,其發展必然得經過一段顛簸崎嶇的路;等到後來,草創的這批人之間慢慢培養出成熟的「連結」,其運作流程也逐漸順暢,此時,便能營造出有品質的成果出來。

 

 

※心中「連結」書面化,建立制度利傳承

 

這些「連結」,起初都只是在草創成員的心裡,他們的合作,都是靠彼此間的默契;然而,企業若想變大,一定要將這些「連結」書面化,這就是所謂的SOP(標準作業書)。SOP寫出來之後,再經過檢討、精煉、簡化,便日趨完整,這樣子,一個好的SOP制度就建構出來了,作業流程也就會變得明確、順暢、透明。

 

一個好的制度,必需是活的、不是死的,它可以繼續演化、成長、改進。此外,它還能夠教導新進人員,使之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學會既有的作業流程,並且還可以進一步參與改進流程的工作。

 

當新人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況、融入環境,那代表什麼意義呢?它意味著流程可以傳遞了,它不再是僅限於幾個人之間的遊戲,如此一來,組織就可以讓生命力持續不斷地注入了。

 

 

※「連結系統」能複製,企業擴展方得行

 

生命有一個特質,它要能夠COPY;一個組織的「連結系統」可以COPY,即表示它可以擴張、變大了。當作業流程進入複製程序時,速度是很快的、所需時間是很短的;但它從無到有的過程,則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

 

現在我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歐美國家所移植複製,或是我們主動去模仿,缺少自我養成的過程、經驗、機能和因子。如果一個人能夠掌握到企業中作業流程的養成機能,那就代表他能將「眾生相」玩得很熟練了。依我遠距離的觀察,我猜想,郭台銘的鴻海企業,應該已經做到了──他的公司起初規模是很小的;後來愈搞愈大,到現在,則像個軍團一樣。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在玩「眾生相」。

 

「眾生相」的核心就是「連結」,各類、各種層次的「連結」。而一個進入「眾生相」的人,就是能夠對這些眾多的「連結」,進行細膩而周詳的關護。

 

 

※組織生死之關鍵,端視「連結」之護?

 

因為有了這個新發現,使我終於明白一件我一直覺得奇怪的事。

 

當初P公司要成立之初,我只是表達贊成,沒想到別人就認為我同意經營它,可是,我並沒有這個意願,所以也就沒有答應。在它營運一段時間之後,幾乎就要倒閉了,我應眾人要求,只好答應接管它。三、四個月之後,竟然開始小有盈餘了,但我什麼事也沒做呀,心想,它應該沒什麼問題,便又把它交出去;不到兩個月,它又開始搖搖欲墜,我只得再度承接。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我跳進去,它就活起來;跳出來,它便奄奄一息?我真的沒做什麼呀!有人說,因為這家企業沒老闆才會這樣。而今我看,這家公司是死是活,端視於經營者有沒有進入「眾生相」。

 

很多經營者,是停留在「我相」或「人相」階段的,所以,根本沒看見組織中的「連結」。多年前,我也是沒看見,但我無意識地,就自動會照顧那些「連結」。當時,我並不懂今天所講的這些,所以,就找了一些看起來精明能幹的人來擔任主管;在他們任職之後,無意識中,他們就會把組織中的「連結」砍掉,這麼一砍,公司就完了。

 

組織中所有功能的發生,都是因為「連結」所產生的力量,這些力量,會使組織的運作十分具有效率;反之,如果沒有了「連結」,一切效率就會歸零。光從表面看,都是同樣一批人在工作啊,怎麼換人管理,公司就會有生死之別?其中的蹊蹺,就是「連結」啊!「連結」是看不見的,只要沒注意到,就會被砍掉的。

 

上星期六,我在談這個主題,有個同修就舉了一個實例:他的公司,有一個部門,連續五年都是全省第一名;最近,部門換了一個新的主管,才三個月,業績就掉到第四名。以前那位主管,總是晃來晃去,好像涼快得很;而現任主管,則是忙得焦頭爛額。為什麼愈辛勞的人反而成果愈差呢?他究竟做了什麼事?原來,他把底下兩個重要幹部的職務對調,這一對調,其原本經營的內外的人脈關係,就全部斷掉了。這麼重要的事,他全都沒有看見。

 

為什麼他會看不見「連結」呢?因為他們都還在「我相」層次。而為什麼我一跳進去那家公司,它就活起來;一跳出來,它就會死呢?因為我自動在修補那些「連結」啊!而別人,無意間就會將「連結」砍斷。

 

人與人之間諸多的「連結」,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底下的人對主管不信任,那他就完蛋了,將無法成事。

 

一個人可否做為一個經理人或老闆,只要看他懂不懂「連結」。也許,他不懂,但他無意識中就會照顧這些「連結」,那就算OK了;如果,他是有意識的照顧,那更好。

 

現在,要看一個人「法性廣度」有沒有修到「眾生相」,很容易看的,不能只看他懂不懂「權力」,還要看他懂不懂「連結」。

 

 

※考量長遠之「連結」,即是進入「壽者相」

 

如果一個人做事,都是在考量長遠的「連結」,那他就進入了「壽者相」;如果只是考量到短期的「連結」,那就還在「眾生相」。進入「壽者相」的人會有什麼特色呢?你看他談事情,好像都在敘述歷史故事,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遠景、夢想...,那就是進入「壽者相」的人。

 

有些人很會照顧這些「連結」的,我們基金會裡,有人是這樣的:你看他,當活動進行中有缺口發生時,他就會跳進去把它銜接起來,因為他在照顧這些連結。當組織中有這樣的人出現時,這個團體便開始形成「眾生相」;如果人們都不會去照顧這些「連結」,甚而切斷、破壞「連結」,那麼這個團體組織便會變得僵化、使人不舒服。

 

 

※組織眾人之目光,即是「眾生相」威力

 

「連結」是很有力量的,我一教別人這個新發現,他馬上就在公司裡看見它的影響力。他的公司裡有一、兩個女性員工喜歡打扮得很暴露,而且到處招蜂引蝶。有些人很喜歡她們;有些人則是覺得這樣很不好。這公司的主管正發愁不知如何處理,很想懲戒她們,我說:「不用如此,你只要把女性員工中的大姐頭找來,請她們跟你談一談,要她們以委婉的方式,對當事人告誡一番就可以了。」後來,大姐頭們果然是有威力的,當事人立即不再有不當的穿著和行為。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此事,其實早就有人看不慣了,但因為不知上層主管的態度,所以就閉嘴不談以免惹麻煩;後來,主管表明態度了,正好符合她們心中的想法,她們的正義感即刻就發揮出來,勸阻那些行為不當的員工。團體中眾人的目光,就是「眾生相」的力量。員工之間是有「連結」的,主管只要看到那些關鍵點,稍微引動一下,自己也不必出面,這群人自然就會有集體力量產生出來;個人若是與之抵觸,立刻就會發現自己的微不足道而馬上修正行為的。所以,只要看得懂「眾生相」,就能運用它的大力量。

 

對於「連結」,一個最重要的要點就是:它是如土長苗的,要等待它慢慢長出來的。

 

 

※初有感覺到能說,需要一段蘊釀期

 

這事,早在四、五年前我就開始注意到它了,但當時還是很難說得出來那是什麼。後來,第一次能夠有清楚的意識,是2004年美國的修行班,那次,所有的學員都一起上課、一起生活,而整體的學習效果也很好。回國以後,我們也在花蓮南安試辦一次密集修行班,安排大家居住在一塊,那感覺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同學們在郊外露營、野炊、遊玩。經過這樣一次共遊,彼此間的感情就變得很好。這種共同生活的環境,使得人們之間的「連結」自然而然地就產生出來。

 

起初,我開始注意到這種細微的現象時,只有感覺,但是,卻無法用具體的言詞形容;而今,我已經可以明確地陳述與傳達了。所以,一件事,從一開始注意,發展到可以清楚地陳述,是需要一段時間孕育的。我對「眾生相」了解的這個經歷,就像《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建立淨土的流程,已經發展到「說法淨」階段。因為對「連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日後要如何安排組織發展,就更知道要怎麼做,如此一來,進步就可以很快了。

 

 

※用字精準是功夫,科學研究助心練

 

能夠運用精確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是一種功夫。有人對於我用字精準清楚的能力,深感佩服。為什麼我有這個能力呢?經過反省,我覺得是因為受過科學教育的訓練。如果沒有歷經數十年科學研究、實驗、分析、報告的歷練,我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可能無法這麼好。

 

如果我是學文的,不見得會發展出這樣的能力。因為,用字精準,是思惟清晰、細膩、嚴謹的心靈展現,它是因科學研究的磨鍊而逐漸形成,並非沈浸於研究文字所能發展出來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見得百分之百正確。

 

以上,是我最近的發現,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什麼心得?

 

 

※撲滅火災不是救,探究根源方得解

 

梅建中:對於人事管理,我是有些感覺,但說不上來。工作中,我是不太喜歡盯人,多半是讓員工自主管理,而絕大部份的情況,也是井然有序的。組織中有狀況時,我一直試著在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並且花比較多的心思,在作業環節的相互關係;當有問題發生時,也是把精力花在尋找問題的根源,而不是一直在滅火。所以,目前來看,組織是可以自行運轉的。以前,我不知道這就是「眾生相」的事,經過師父開示,我更知道自己以後要努力的方向了。

 

梁師:聽你講這個,我就要補充一些東西。有些人擔任主管,是有能力解決問題,但他的解決之道是短暫的──一個動作做了之後,是否會有後遺症、是否後續會長出別的東西來,他看不見。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解決了大問題,但事實上,他也為未來種下更大的危機。「連結」斷裂之後,隨著時間的演變,會長出什麼東西來,他看不見的。也許有人已經注意到「連結」,但無法預測它的演變,這是因為他還沒有進入「壽者相」的原因。

 

梅建中:我再補充一點。上次蕭莉君師兄回來,為大家上了一些課,使我注意到,其實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若能去思考、分析,其實是有助於我們修行不斷地深入的。

 

※※※※※※※※

 

邱瑞旭:師父今天所講的,打通我一個地方。以前聽您說要健全成熟「四相」,但我心裡有疑問:佛法不是教人要離相嗎?那為什麼還要進入這些相去成熟它們?在公司裡我非常用心地注意我們部門的運作,使大家都能彼此信任、分享,進而培養出默契來。到了這個階段,我發現組織中原有的規則、框架竟然自動消失了,因為我們的溝通都是用「直心」,所以事情進行得就會很有效率,而且問題很少。當我們能夠使「眾生相」健全成熟,屆時自然就能夠離相了,此時,主管就是「無為而治」、「管就是不管」。因此,我明白了:「相」是重要的,我們就是要進入它、成熟它;而後,框框會不見,如此,自然就會離相了。當「眾生相」成熟後,所有的框框和規定會消失;而無形的線會連起來,如此一來,團體自然就會進入自動運作。

 

王能平:中壢有一家髮廊,在短短幾年之中,就開了七家分店。我觀察這位經營者,他好珍惜每個員工哦:當設計師的成品要發表時,每個人都好像走在星光大道上。這位老闆,是以尊重、欣賞的心來為組織做連結,也因此,這家公司十分活潑、有創意,且向心力十足。

 

彼得˙杜拉克談管理的定義:企業中從靜態的活動到動態的活動,都必須透過資源的整合。我以為,他所說的「整合」,就是師父所說的「連結」。依此「連結」,組織才能創造績效、達成目標、追求幸福。

 

台塑、南亞這些企業能夠這麼成功,就是「連結」的功夫做得很徹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三年前,遠見雜誌訪問王永慶,他說,關鍵就是兩個字:「制度」。企業必須建立一套活的機制;並且不斷地追根究柢,改善所有的環節。午餐會報,就是在照顧這些「連結」。而他們對於人才的培育也是十分地重視且紮實:一名員工,從基礎的技工,一步步地訓練,到種種升遷管道的安排,都有細密的考量。因此,有效的管理,會使企業變成一個有機體,使之不斷地成長、茁壯。

 

而師父也談到「壽者相」,像施振榮的宏碁企業,從原本只有六、七人的股東,到今天成為跨國性的企業,其發展就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很會描繪未來,於是他帶領出許多將領人才,開創出許多實力雄厚的子公司來。

 

葉永生:師父您提到大姐頭的那個例子,使我想到最近我公司所發生的狀況。自從進圓覺宗以後,我開始學習釋出權力,現在,就變得愈來愈閒,而這些空閒時間,我是拿來發展人際「連結」的。

 

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公司,發現已經過了中午休息時間,可是卻不見一個員工回來上班。我忍了二十分鐘,最後打個員工中的一位大姐頭,問他們在那裡?她說他們在聚餐。在他們回來之前,我一直在思索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是發火呢?還是集合全體員工訓話?還是找所有的高階管理人員來指責?最後,我覺得自己可以試著用新的方式。

 

等他們回來,坐定之後五分鐘,我找了兩位大姐頭進我辦公室。我想,只找一位太犀利了;找兩個人比較和緩。我表達了我的感受,也聽她們的想法,她們也將前因後果回報給我知道。我並沒有指示她們該怎麼做,而是問她們,她們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她們互看了對方一眼,很有默契地跟我說她們的想法。之後,我沒有出面,而是由她們去協調,以私下運作的方式,取得大家的共識。

 

我想,這次我所採用的方法,是bottom up而不是top down,這個方法非常柔性,不僅顧及了大家的顏面,也達到了管理的效果。原來,我不知不覺中,也在用「眾生相」的能力了。

 

邱瑞旭:我也補充一個心得。我在組織中,設計了一個行銷代理制度,經過十幾年的實行與修正,已經形成一個非常不錯的制度。其它公司來向我copy,我亳無藏私地開放所有文件讓他們帶回去。可是,他們卻做不起來。有位主管跑來問我到底為什麼?

 

其實,制度是文字化了,但其中有很多「連結」,是發生於人心之間的,光有制度是不夠的。制度中,需要有「四相」融合其中,才能發揮生命力;否則,力量就是出不來。制度好,也要有好的操盤手來運作;一個好的操盤手,會將所有的資源和人力「連結」起來,並且使之運轉。

 

鴻海的郭台銘說:「魔鬼都在細節裡。」Seven-Eleven的徐重仁說:「聖人都在細節裡。」我以為,細節就是「連結」;所有的「連結」連起來,就是一張細密的網絡。

 

王能平:我訪問過聯強的總裁杜書伍先生,他說,他不怕別人來copy聯強的制度。縱使他們可以完全抄襲聯強的硬體、規則、制度...,但是,他們是無法達成像聯強一樣的運轉績效。因為企業經營最難的,是人心間的「連結」,具體而言,那就是企業中的文化。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會懂這句話:「帶人要帶心。」

 

蔡崇祿:我所服務的單位,原本是公家機構,後來在八十八年時轉成民營。我觀察組織中的「連結」,覺得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領導人如何培訓下面的人才。Jack Welch說:主管要很嚴厲,才能將屬下的工作效率激發出來。我想,這對「連結」是否有強化的作用?

 

黃泓富:我是在一家建設公司服務。每次,只要有一個案子結束,公司就會安排員工到國外旅遊。而旅遊回來之後的幾個月,同事之間的工作效率總是特別好。以前,我以為那是因為大家放鬆過後,心情比較好的緣故;現在聽師父談過這番話,才明白原來那是因為員工彼此間的「連結」被強化了,所以組織的運轉變得順暢了。

 

我經歷過兩個不同老闆的領導方式:前任老闆,一天到晚好像沒事做似的,東哈啦西哈啦的,也許是人家所說的「走動式管理」。現任老闆,就很辛苦地工作,他抓很多事在手上;對下屬主管也不怎麼信任,總是否定他們的決定,於是,再也沒有人想要做決定了,因為最後一定會被更改。現在,這家公司的規模總是開展不起來。這兩任老闆是親兄弟,但他們做事的態度可能是屬於不同的層次,所以各自的發展便截然不同。

 

我現在也是一個主管,聽師父的開示後,知道組織的核心是「連結」,唯有「連結」,組織才能動起來;但是,最上面的老闆並沒有這個觀念和能力,在下面的人應該如何來推動呢?

 

梁師:那就複雜了!領導人一定要懂「連結」;如果層次不到,別人再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不然就是聽不進去。那是沒有辦法的事!

 

黃泓富:那我是不是要換公司?

 

梁師:這樣也許快一點。

 

蘇莉華:星期六,我聽完師父談您在P公司的那段經歷後,心裡就浮現以前唸書時讀《史記》〈五帝本紀〉,司馬遷對堯的一段描述,他說堯這個人呢,「望之如日,就之如雲」──你看著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你靠近他,就好像依著雲朵一樣地舒服。接著我又想起來古書對君子的定義:「君者,群也。」──一個君子,就是會讓人們自動歸往,願意在他身邊生活。

 

而後,我心裡又浮現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心,會讓組織中的『連結』發生?又是什麼樣的心,會使組織中的『連結』斷滅呢?」我想了想:哦!是「養育的心」會讓「連結」如土長苗。「養育的心」就是「母親的心」,這心,會呵護一切的生命。然而,一個尚未超越「我相」的人,縱使他有「養育的心」,但他也會以「我」的價值判斷,來衡量所有人事物,並決定什麼該存、什麼不該存。於是,他就會對「我」的「界線」之外的存在進行砍伐。修行,就是在修這個「界線」,使「母親的心」擴展成無量無邊。

 

梁師:你自己有答案就好。

 

 

汪滿妹:請問師父,有一些老師總是很威嚴地站在台上;也有一些老師,會很親切地走下台與學生打成一片。後者這種「走動式管理」,是不是進入了「眾生相」了呢?

 

梁師:「走動式管理」只是一個名詞,看不出來是否有進入「眾生相」。而教師的工作很單純,不像企業經營者所會遭遇到的各種豐富的狀況,以助之進入「眾生相」。

 

 

汪滿妹:那麼,像歌手與歌迷之間的「連結」算不算是「眾生相」呢?

 

梁師:那頂多是「人相」層次的「連結」,不是「眾生相」層次的。

 

 

吳賓求:要使公務人員創造像私人機構一樣的績效,一直是公家單位的大課題。我在公家單位擔任主管職務,總是要想一些辦法來激發部屬。像最近,我就邀請外面的公司到我的單位來參訪,對象是一家航空公司,他說要為我們上課;我說:「各上一半一半」。結果,對方對於我們的表現,就表達了欣賞之意,他們覺得我們十分地靈活且豐富。有了這麼一個刺激,同仁們的榮譽感就出來了,使原本貧乏的工作氣氛,注入了一股生命力。所以,人們是需要激勵的。

 

「連結」是一個大課題,有些地方「連結」不夠,我們就要想辦法,使它能夠長出來;又有些「連結」太過具相了,形成很大的束縛,鉗制了人們的創造力。所以,照顧「連結」,使它們若有似無,這樣才能讓組織可以像有機體一樣,真正發揮它的生命力。

 

楊惠芬:師父講照顧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個我也會啊,本以為那和修行有什麼關係呢?無形的「連結」,我想那才是最深的、最無拘無束的、最自由的,也是最可貴的,它可以讓每個人的潛力發揮出來。照顧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覺得受益最多的是自己,就像師父曾談過的「交易原理」,在無形中,就會有很大的滋養發生,不僅是團體會獲得滋養,個人也會得到。這應該是建立淨土必經的路程吧!

 

梁師:很好!

 

祕書長:「連結」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前者就像人體的神經系統,後者就像是經絡系統。陳國鎮老師曾講過胚胎發育是先從無形的經絡連結開始,然後才發展成有形的神經系統。事實上,最有生機的,應該是無形的「連結」。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感」,那種大家在一起共事、成長所產生的革命情感,不是把一堆人放在一起就可以產生的;那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孕育。

 

像我們基金會,從無到有也經歷類似的過程;在它成立之前,就有許多無形的連結關係在醞釀,這些連結已經蘊釀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它乃是我們組織得以有效運作的根源。今天談這個,我心是很有感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