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開示即時摘要稿/週一共修/20080630

 

 

主題一:以「無為法」度眾生才不會疲厭

 

主題二:化空善念惡念的實修方法

 

 

初稿完成日:2008.07.26.   執行者:蘇莉華

潤稿完成日:2008.07.27.   執行者:汪滿妹

審稿完成日:2008.07.29.   執行者:蔡文華

梁師審稿日:2008.07.31.   梁師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公告日期:2008.08.08.

 

 

【梁師開示】

 

一、以「無為法」度眾生才不會疲厭

 

袁啟中:我很希望母親可以和我一起來共修,所以每到星期一,我就會對母親說:「媽,今天晚上要共修,一塊去吧!」我媽都會回我:「不去!」她的反應常常讓我覺得非常地沮喪。這種情況多了,我就不敢再找她,怕自討沒趣。推廣佛法好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我學了佛法之後,也沒有變得多好,所以引不起她跟著學佛的興趣。我只好回到師父所說的:先把自己修好再說。這是我和母親互動的一些感觸。

 

梁師:你母親那樣子的反應,你要尊重啊!她的反應使你感到沮喪、挫折──挫折也算是疲厭的一種。如果你對她的反應,根本無所謂,那就是沒有疲厭。如果有「愛見大悲」,就會疲厭。這個地方,你可以拿來自我檢查。

 

※有目的就是「有為法」

 

你之所以會疲厭,主要是因為你是「有為法」。你一定要把母親帶來精舍共修──你是有目標的;如果被她拒絕,你就會不舒服。如果你是「無為法」,你就是講好聽的話:「等一下我要去襄陽精舍共修,滿好玩的,你要不要一起去啊?」你根本沒有期待她一定要去或不去;她去了,你也不會覺得是自己成功了;她不去,你也不會覺得是自己功夫不夠好。如果你沒有這個框框的話,你根本不會疲厭。請她去,只是順口說說的好聽的話而已,她要去或不去,都是無所謂的。

 

當你是這麼無所謂時,她不會如此堅定地回答你「不去!」因為你問問題時,她感覺到你是有企圖的,你就是要把她拐來,所以她要明確地拒絕你。如果你說的時候,根本是沒目的的,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她也會感覺到:啊!你要去精舍了,你心裡是充滿歡喜的,她會分享到你的快樂。這樣她就不會拒絕你了,她不會告訴你「我不去!」;她心裡可能會想:「哦!你現在又要去了,好好地玩吧!」

 

如果她沒有感覺到不得不去的壓力,她就不會拒絕你了。她之所以拒絕你,是因為她有壓力,所以她要把那個壓力洩掉。她來不來精舍,並不是因為看你修得好不好,她才沒有那麼多想法呢!她只是感覺到你在邀請她時,是給了她壓力的。

 

※有為法,會有壓力;無為法,則沒有壓力

 

人們都不喜歡有壓力,我們跟人相處最好的狀況,就是你不會覺得有壓力。你遇到了這樣的困難,我覺得你需要學的是:怎麼樣才不會給人壓力。這是不容易的哦!只要你心裡對對方有什麼企圖、期待,都會讓人產生壓力。只有什麼狀況不會給人壓力?「無為」!你一無為時,什麼壓力都沒有了。所以,有為法,是會產生壓力的;無為法,是沒有壓力的。

 

※「無為法」就是「多用心,少用腦」

 

所以,你要多修無為法。「無為法」聽起來比較深奧難做;用我師父對陳祕書長所說的,就是「多用心,少用腦」。用腦,會產生壓力,是有為法;用心,會傾向於無為法。那些用腦的人,都給人很大的壓力,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你看,你好意地想邀請母親來,結果是給她很大的壓力,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然後還在那裡想:「怎麼搞的?自己推廣的功夫怎麼那麼不好,而且還是反效果。」這些都是壓力。

 

說起來,憂愁、煩惱……都是壓力,會給自己壓力,也會給別人壓力,這些都是我們感受得到的。壓力是很沉重的,像李清照的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很貼切的描繪。

 

我們修行就是要學會把這些壓力洩掉;能夠沒有壓力了,就算是進步了。修行到最後都會有「輕安」──就是「輕鬆安心」的意思。

 

好!你的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

 

二、化空善念惡念的實修方法

 

接下來,我要講的部份,是有關於實修的方法。《空行法教》這本書,是蓮師所留下來的教法,書中有一段提到了怎麼消除自己的貪嗔痴慢妒──一者是消除身業,二者是消除口業,三者是消除意業。蓮師一層一層地講這些方法。

 

身業怎麼消除呢?身,就是行為。行為中所犯下的貪嗔痴慢妒那些業,我們要將它們消掉;而關於身業,要消掉的目標是很具體的。口業要怎麼消?也很具體。

 

真要做,也不簡單,但至少你可以知道你要做什麼;至於做得到做不到,那是另一個層次的事。至少,那些身業、口業的問題是具體的,你可以清楚地掌握住。

 

※意念難控如何消?

 

如果我們想要避免犯下身業和口業,只要真的去努力,就可以辦到;但是,意業我們想要避免讓它發生,是很困難的。因為,心裡的想法是控制不住的,它要出來就冒出來了!例如:看到好吃的東西,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想要伸手去把它搶過來吃,小孩子可能會真的動手去做,大人大概不會真的動手。心裡想要把東西搶過來、拿過來的那個想法,你控制不住啊!一看到好吃的東西,它就冒出來了啊!

 

所以,意業這個地方要修,我就覺得好困難。我想要不想,卻已經想完了、想過了!那怎麼辦呢?我不曉得怎麼辦。我們說要把這些念頭消除掉!現在想要消除掉,可以啊,現在可以不要想;但是,一旦又有一個好吃的東西出現時,那個念頭便又冒出來了,你怎麼辦?《空行法教》說,光是這樣子想一想,就有業報!嚴重一點的,還會掉到三惡道。

 

哎呦,光想一想就會掉到三惡道,滿嚴重的,但是又沒有辦法修,它自己要冒出來,我們又制止不了它。

 

以前,我們的修法是:它出來了,看住它,這是被知的,不是我。這樣子過久了,它自己慢慢會消失。我們這樣的修法,是不管好的念頭或是不好的念頭,都是這樣看住它,不跟它走,知道它是被知的,它不是我。──這是我們修的方式,只是看清楚它,它等於是一個塵埃;這樣子做久了,讓它自己消失,然後我們的心就清淨了。

 

打坐入定時,我可以這麼做;但是日常生活中,並沒去注意什麼念頭不念頭時,它就會隨時出來。當然,我不理它時,它也會消失;可是,它雖然消失了,一旦有機會,它還是會出來。如同上面我舉的例子,人家正在吃好吃的東西,而你從旁邊經過的時候,那個念頭便自動冒了出來。諸如此類的事情多得不得了,我只不過舉一個例子而已。

 

※誠懇地在心中道歉,可化消惡念

 

我現在有一個辦法來修它,怎麼修?如果我動了一個不好的念頭、邪念、惡念,一動了以後,我就立刻向那個人或物道歉、懺悔,因為那個念頭是發生在心裡,所以,道歉的話也不需要說出來給對方聽,只是在心裡面說就可以了。說什麼呢?很誠懇地懺悔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覺得這樣做很有效?,那個念頭就沒了,真的沒了,再也不會起了。

 

例如:一看到好吃的東西,以前想讓自己不去想,就把頭轉開,不去看,不去想;可是,一旦那東西又進入視線範圍,那個念頭便又跑出來了。後來,做了懺悔,在心裡很誠懇地說:「對不起,請原諒!」此後,再度看到那個東西時,那貪吃的念頭便不起了。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感恩被你幫助的人,可以化空善念

 

有些人做了些好事,你看了以後呢,覺得他做得很好。──這是讓你起了善念。當我們對週遭的人事物起了善念時,我們可以立刻感謝他,對他說:「謝謝你!」這麼做了以後,這個善念好像也沒有了,已經不需起念了。

 

這兩個方法,一個是惡念消失;一個是讓善念也化空。──如此一來,心就真的清淨了,空了。

 

這是我最近的做法。有關化消惡念的做法,我是真的做了;至於化空善念的做法,是我在準備講第一個做法給大家參考時想到的,還沒有機會做。不過,我猜想,結果應該是會化空的。

 

將善念化空以後,並不是善也沒有了,而是善會留下來,但是沒有念了。──這就是化空,化到空靈的狀態。至於化消惡念的做法,則是把惡念給化空,惡也真的沒有了。這兩個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各位可以試試看。

 

像慈濟人,他們在幫助別人之後,還感謝對方給他機會,讓他們可以幫助他。為什麼要感謝那被你幫助的人呢?因為這麼做可以把自己要去救度他人的心化空。不然的話,我們會很得意自己又做了一樁好事、兩樁好事……,而且還要做記錄。這樣就很累了。如果我們反過來,不因為我們幫助了別人而期待對方感謝我們;反而是我們感謝對方給我們機會幫助他,如此一來,那得意的心就會化空了。

 

我比較有感覺,而且有實踐的,是有關化消惡念的做法。當有惡念出來,我就在心裡,很誠懇地說:「對不起,請原諒。」這麼做,惡念就不見了、無影無?了、再也生不出來了!很好玩!

 

※助人不能太過或不及,調到適中才是中道

 

有些人幫人會幫過頭,結果自己有壓力,別人也有壓力。所以,這個部份是要調的,要調得適中,不能太過或不及。調到適中,就是中道。這一點,是我們要學習的,學會了,才會輕鬆。事實上,你只要去感覺自己做了某件事後,有沒有壓力,有沒有困惑,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做過頭了。

 

我們起了善心、善念,我們也要用感謝、感恩的方式,讓善念化空;化空了之後,就沒有壓力了,也就不會有煩惱了。

 

我們人啊,常常自找麻煩,好心都要把它弄得有壓力,這真是太不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