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開示即時摘要稿/週一共修/20080825

 

主題一:練氣功、瑜珈與修行、因果律的關係;

 

主題二:談《貨幣戰爭》書中「貨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初稿完成日:2008.10.10.   執行者:蘇莉華

潤稿完成日:2008.10.14.   執行者:汪滿妹

審稿完成日:2008.10.15.   執行者:蔡文華

梁師審稿日:2008.10.16.   梁師裁示公告與否:是■;否□

公告日期:2008.10.17.

 

【梁師開示】

 

一、練氣功、瑜珈與修行、因果律的關係

 

黃同修:請問師父:現在流行氣功、靈氣(reiki)、能量醫學、自然療法(pranic healing)、瑜伽開氣輪(chakra),這些是否會妨礙修行?操作者有涉及冒犯「他力」或玩火嗎?他們有沒有抵觸因果律?

 

※練氣功、瑜珈是否妨礙修行是因人而異的

 

梁師:氣功、開氣輪、啟靈和自發功都是類似的東西,自發功就是自我啟靈。有些人自己做一些修練,就自動發生這些狀況;我們修圓覺宗的法,有些人也會自然產生這些現象──這種情形,我們並不會把它視為是一種問題。但是,如果把它們當作是特別的功夫,而專門去學、去教、去練,我則是不予置評。因為我沒有教這些,也不會這樣子去教人;而那些事情究竟是在做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是很了解,雖然,他們所說的一些現象我都經驗過,但我並沒有在那上面特別去下功夫。

 

那些事情是不是會妨礙修行呢?不一定。對某些人可能會,對某些人則又不會了。那些事不屬於我所教的範圍,我就不能保證。

 

黃同修是教瑜珈的老師,當瑜珈走到能量、啟靈……那個階段的時候,你只要用一個工具──「被知的都不是本來面目」,就可以把它打發掉了。這時候,所產生的那類現象,應該就神祕的了!只要被你知道的,都沒什麼神祕!真正神聖、有力量的,都在不可被知的這邊。

 

※了解「氣」與識心、自性的關係,就是一種修行

 

黃同修學瑜珈,有個地方可能需要有一點了解:瑜珈,是跟身體有關的。一開始,你所鍛練的是你的肉體;練下去之後,你會感覺到好像有「氣」,事實上,我們是有另一個「氣的身體」。「氣的身體」是屬於「十二因緣」中的「觸塵」;「觸塵」又有「外六塵」與「內六塵」(即「名色」層次)不同的層次。

 

「氣」跟我們的身體是互相連動的,它是被知的;但你會覺得這個「被知」好像比較抽象、奇特,有一點神祕性。這種狀況你要去體會的是:你所感覺到的「氣感」跟你的「本來面目」、「純粹的能知」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聯?是怎麼連動的?這是你可以去體會的。當你這麼去體會,你的瑜珈境界就會提高。

 

你的「氣感」跟你的「本來面目」之間,會夾雜著你的「識心」,你要很清楚地感受到你的「識心」跟「氣」、跟「自性」之間的連動關係。這個地方你把它釐得很清楚,就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入定。

 

當你有這種能力,你會覺得「氣」好像又變成了「光」,你也會覺得那是你的「心」;別人可能會覺得你好像可以改變現實世界的一些事情,所以會覺得它好像是「能量」。

 

他們用這些名詞,都是有些用意的,但是,又常常會夾雜著一些不清不楚的雜念在裡面。因為在氣感裡、能量裡,就會跟你的「心」有關──這些氣、能量,會和你的欲望、期待……都混成一團。你要把這些都釐得清清楚楚、清清爽爽、乾乾淨淨。這麼做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修行。

 

道家講「氣」,有所謂的「先天氣」、「後天氣」;事實上,實際的狀況比這樣的分法還要複雜。光一個「氣」字,可以包含的內容、層次就非常複雜。

 

我不認為那一定會妨礙修行;但如果你覺得那個東西對你來講很麻煩,那就是對修行的一種妨礙;然而,如果你做得好,把那些麻煩克服了,那它又會變成對你修行是有幫助的。只要你覺得那是你所克服不了的麻煩,那就不如把它甩掉,以減少麻煩。

 

※用氣功幫人治病、開氣輪是抵觸因果律的

 

一些氣功師用氣功幫人治病,瑜珈老師幫人開氣輪,有沒有抵觸因果律呢?有的!那是逃不了因果律的!幫人開氣、治病,這種事做多了,自己就會生病,因為那是要負擔被幫者的因果的。剛開始時可能還不覺得,做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不敢做。我已經認識很多有這種能力的人,都面臨到這個問題。

 

我們認識美國一位有特殊能力的女士,最近她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就是因為擔了太多的業,一時無法完全清理,所以,現在就躲起來了,別人找她,她都不見。以前,她所展現的能力,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做了好多神奇的事。當她幫人幫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閉關,把自己清理乾淨;但是,做得太多,累積下來,就清不了了。還有,她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只要一看見別人有需要,就立刻幫助他,即使是不認識的人。為了防止自己再隨意幫人,只好把自己關在家裡。

 

我是不會她那樣的能力,但她認為我應該會;她覺得,我是因為不願意,所以才不會。當時,我看她那麼有能力,又那麼勇敢地付諸行動,也很佩服她,覺得她好厲害;現在,事實證明,因果是確實存在的。

 

不要看他們做的事好像沒事,好像很有效,你只要看久一點就會知道了──短時間之內的片段,好像不用擔什麼因果;然而,只要看久一點,就必然會看到因果是這個世間絕對真實的律則。

 

二、談《貨幣戰爭》書中貨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貨幣戰爭》這本書我已經看完了,作者所陳述的一些事情,讓我決定要對我曾經提出的「交易原理」做一些補充和修正。

 

※貨幣是財富的度量衡

 

《貨幣戰爭》書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作者認為,貨幣有一個功能、性質:它是財富的度量衡──一個人有多少財富,是用貨幣來計量的。例如:某人的財富有多少?我們會把它換算成多少台幣或美金。「貨幣是財富的度量衡」,事實本來就是這樣,我們都是這樣在用,但因為沒有注意,也沒有很清楚地了解,所以就忽視了這個事實。

 

什麼是度量衡呢?就是尺、秤這些東西。例如:你買米,究竟買了多少?要用秤來秤才能知道。你的身高有多高?就要用尺來量。你的體重有多少?則要用秤來秤。又如:建築師要蓋房子,一定要有尺才能畫好設計圖;工程師要設計一輛汽車,也需要精準的度量衡來測量各種零件,好讓它們能夠組合在一起。

 

※做為度量衡的必要條件:要非常穩定、不變

 

所有的度量衡都得有一個必要條件:非常穩定,而且不變。唯有這樣才能為大家共同使用,而達到測量的目的。

 

可是,我們測量財富的度量衡,現在卻是變動的、不穩定的!

 

※以會變化的度量衡為工具,測量即沒有意義

 

當度量衡會變化,那麼,所做的測量就沒有意義,而且會使人產生混淆!我們現在的貨幣就是在變動,以它來測量財富的多寡,那些數據便沒有意義了!

 

※衡量財富的度量衡被人操控,即是現今經濟問題的亂源

 

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度量衡的變長或變短是被人操控的,那就糟糕了!人們便無法真實的衡量財富與貢獻了!

 

如果我可以操控衡量財富的尺度變大或變小,我就可以不必真的去賺錢。只要讓貨幣貶值或升值,並在升貶的過程中,隨意搜刮別人的財富──這其實是一種搶劫!而所有經濟活動的問題、亂源,就是從這裡來的!如此,財富的假象、貢獻的假象、獲利的假象、損失的假象……通通都可以從這裡製造出來。

 

《貨幣戰爭》這本書指出一件事:現在,美國、英國的中央銀行是私人所擁有的,貨幣是他們發行的,利率也是由他們訂定的;美元因為是世界的流通貨幣,所以,透過對美元的控制,他們就可以搜刮全世界的財富。

 

※人間淨土的貨幣發行要採金本位或金銀本位

 

看到這裡,便出現了一個問題:我的「貢獻主義」要怎麼衡量貢獻?貢獻的衡量,一定要用穩定的貨幣,而不是可以被人操控的貨幣。所以,將來我們的人間淨土一定要恢復成金本位,或金銀本位的貨幣制度。

 

為什麼要採用金本位,或金銀本位的貨幣制度呢?這本書提到英國在1664年到1914年,採用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這兩百五十年間,他們從農業時代轉化為工業時代,經濟生產活動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財富也增加了很多,可是,他們的幣值卻沒有改變,只是稍微增值了一點點。具體來說,1664年為100;到了1914年大概是94,所以,還增值了一點。

 

英國歷經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還從農業時代跨為工業時代,幣值都沒有改變──這就是以金、銀為本位的貨幣制度,所能構成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狀態。

 

幾十年前,當人們印鈔票與黃金脫勾,不再需要以黃金做基準,經濟活動的亂源就埋下了。為什麼這麼做會開始亂了呢?因為人會貪心。

 

如果你以黃金為本位,印多少鈔票,就要以多少的黃金做準備,那麼,人心的貪婪就會被黃金所約制,如此一來,鈔票就不會被濫印,而我們才會獲得穩定的財富的度量衡,或者是貢獻的度量衡。貢獻主義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度量衡來測量,那麼貢獻主義根本就行不通的。

 

※「間接貢獻」是自由市場「私利」轉換成「公利」的原理

 

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提到自由市場有一個作用:將眾多私利變成公利。他舉一個例子:麵包師傅做麵包,絕對不是為了公益而做麵包,他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然而,自由市場則會把每一個麵包師傅或各行各業的私利行為變成公利。自由市場好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會把大家自私的行為變成公利、公益,並且因此繁榮經濟,而使大家都變得富足、生活也都變好了。

 

要讓自私行為變成公益、公利的話,那個市場一定不可以壟斷。譬如:市場中的麵包師傅全部聯合起來,變成一家,整個市場就他們一家麵包公司。這個時候,他們的自私行為,只會對他們有利,對整個市場的人是不利的,這樣的壟斷行為就不符合公利了。而沒有壟斷狀況的,就是麵包師傅們各自經營,那樣自私的行為才會轉換成公利的行為,那樣才叫自由市場。

 

在自由市場的條件下為什麼會這樣子的轉換?其實就是符合了「交易原理」;是「交易原理」的「間接貢獻」在「自由市場」裡發揮了功效的結果。

 

※壟斷貨幣,會使自由市場經濟運作的機制消失

 

所有的交易商品,我們都不可以讓他們產生壟斷。但是現在,我們號稱的自由市場,它的貨幣是被壟斷的。而貨幣是所有商品中位階最高的,卻被壟斷了,所以,自由市場經濟的條件都已經破壞了,不存在了。有利於那些國際銀行家的事情,並不會有利於全球的人類,因為它是壟斷的!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必須正視這樣子的錯誤。

 

我認為目前人類的經濟活動,工業發展是這麼亳無節制地亂搞,搞到連地球都要完蛋了──溫室效應就是一個例子,現在,我們把地球的生態環境都破壞了,弄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全人類都活不下去。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認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貨幣這一個商品被壟斷所造成的。

 

對於貨幣進行壟斷,國際銀行家會發財,但是對全球人類而言,則是災難。從這本書所陳述的一些事情,讓我看出來整個問題的癥結就出在這裡。這樣的問題,要解的話,如果我們只在別的事情上努力,而沒有在這件事情上下功夫,那都是緣木求魚,無法對症下藥,因為,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

 

※神與人都要共同努力來反省、檢討現今的金融問題

 

所以,我是很希望,天界的神、上帝,也要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能縱容你們的信徒,去做這些違背全體人類福祉的事情,這是需要加以改變、調整的。只對某一個民族或某一個行業有利,而對全世界、全人類不利,這樣的事情做下去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什麼意義的。身為上帝、天神,事情做出來的結果卻是這樣,對你有任何意義嗎?那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覺得這是神與人都要共同努力去反省、檢討的問題。

 

這個事情我看見了,我是有責任要把它指出來,至於怎麼做,那就是別人的事囉。大家如果聽到了,覺得那一個部份該你做的,那你就去努力吧。

 

馮仁厚:師父講的兩個重點:一個是度量衡的標準,一個是寡頭壟斷會阻礙交易原理的發生,我想這確實是現今經濟問題的源頭。當初,為什麼會取消金本位制度,我記得的原因是:因為黃金已經無法應付當時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貨幣流通的需求了。貨幣流通的流暢,是經濟發達的條件;如果貨幣的流通被束縛的話,就會限制經濟的發展。不過,如果貨幣的流通因為金本位而受到限制,也許地球資源會因為經濟的發展受到了限制,而免於快速地被消耗了。

 

梁師:貨幣數量不夠的問題,可以金、銀一併使用,就不會那麼不夠了。此外,正如你剛才所提,貨幣數量受到限制,就可以使經濟不要過度發展;經濟過度發展,會使地球崩潰。我沒看這本書之前,不曉得貨幣的問題這麼大,會影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蔡文華:剛才仁厚提到金本位與貨幣流通量的關係,這個觀點,《貨幣戰爭》的作者有這樣的看法:「當代經濟學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黃金沒有辦法趕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因此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則是所有經濟體的大敵。實際上,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覺!通貨膨脹有理的歪論,完全是國際銀行家們與凱恩斯共同泡製出來的,用來廢除金本位,從而通過通貨膨脹手段,向人民進行不著痕跡的搜刮。英美等歐美主要國家從十七世紀以來的社會實踐,說明了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並不會必然造成通貨膨脹,事實上,英美兩國都是在輕度通貨緊縮狀態下完成了工業革命。」

 

梁師:對,作者有這個看法。

 

蔡文華:這本書贊成金本位,讓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就是英國實施金本位二百五十年,貨幣的幣值是非常穩定的:一英鎊的購買力,兩百五十年後,竟然比兩百五十年前還要強;而這段期間是經過工業革命的考驗的。我想,將金本位放在我們這個時空,應該也是不會使貨幣膨脹得多嚴重的。

 

梁師:對。這部份的內容,我會把它納入「貢獻主義」、「交易原理」的內容做為補充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