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之五:融合兩端的生命智慧

字體

智崇上師

※求真的習性

  我有一個習性:想要追求真實、真相、真理,而這個習性應該是很多世以來就這樣了。

  因為有這樣的心願,所以今生還沒有學佛以前,就去學了物理學。當時會選擇物理學,就是覺得它是一個追求真理的學問。後來,學佛以後,覺得佛法更是在追求真理,比科學追求的還要深,所以,就很願意地投入。

  我的真理追求有兩個方向:物理學是向外追求──用佛法的語言,它是在追求物質現象的真理。學佛以後,知道還有內心的真理、心靈的真理。同時又知道,要追求外面物質的真理,所用的還是心靈在追求。所以,如果能把心靈的真理弄得更清楚的話,才有辦法、才能夠去完成外在物質的真理。所以,就覺得佛法才是更高一等的真理。

  我就在這種心態下學習、修行。三十多年下來,自己覺得在佛法這方面所做出來的成績,已是成果斐然了。當然,這個是自己以為的。

  然而,這份強烈的求真心態,使我成為一個絕緣體,入不了世間。也使得我所建構的佛法體系,只適合教人入解脫門。至於出菩提路的部份,雖然不斷地在摸索,卻無法有什麼大進展。而我的修行進度,也一直停留在某個階段。

  這兩三年來,因緣際會,使我開始走出下一步。

※為什麼我是一個絕緣體?

  「被知的都不是」,是我學佛三十多年,所整理出來的一個修行方法,它可以幫助你撇掉一些不好的東西,甚至可以幫你入解脫門。它其實是一個很利的修行工具。但是這個工具,如果用過頭了,也會有副作用。像我長久以來一直全面性地使用,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什麼事情都這樣做,於是,久而久之,它就變成了我的習性。

  因為「被知的都不是」,所以對任何事情都在拒絕──不好的東西當然就這樣子拒絕掉了,但是好東西也拒絕掉了,而且養成一個「不接受」的習性。這對於出菩提路的時候,或者生活在世間,便會成為障礙。為什麼?因為有一個拒絕一切的習性,它會讓你脫離這個世間,會使得你一直在脫離這個世間,這個就是它的副作用。

  其實,我去找真理,一直找真理的努力,那是在做什麼?那其實是很強烈的分別--分別這個是真的、那個是假的,然後假的我不要,我只要真的。那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分別、取捨和切割。而且我切割的能力,非常強;不但強,而且切得清潔溜溜。

※轉變──一切都是幻化的!

  原來我以為我求真,已經真到極點了,我是純真,我是真人!然而,就在這最近一段時間,因緣使我有了新的看見:我所追求的「真」,其實也是我自己幻化出來的!

  因為我以為這個宇宙裡有「真」,所以就努力去找;結果,被我找到的,都是我的「以為」所生出來的相。而我的「以為」,其實只是我的「設定」罷了。

  其實,每一個人心靈運作的狀態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每一個人的命運,每一個人面對的境,每一個人面對的世界,都是從他的心性所生!我所想要找的是真理,結果就找到這個世界有好多真理。但實際上,哪有什麼真實和真理?沒有!那都是自己的心性的顯現而已。

  我想要找真實、真理,所以,我的世界就呈現有真實、真理被我找到。那些有貪嗔癡慢妒的、要發財、要權位的……,在他的世界中,就會呈現那些他想要找的東西。有些人的命運不好,有些東西不是他的,也會出現在他的世界裡面。那我呢?就是喜歡善良、喜歡清淨、喜歡真理,於是,我的世界就是清淨的、就是有真理的,就是真實的……。然而,這一切竟是「幻相」。

  原來一切都是幻化的境。這樣說來,那還有什麼可修了?!那還要修什麼?

※接受

  後來,我又學到一件事──「接受」。「知道那些相是虛幻的,然後接受它。這樣就是實相。」

  我以前對於這些,都沒有這樣直接去接受!而是一直尋找、一直尋找,尋找那絕對的清淨、絕對的真、絕對的善、絕對的美;因此,我沒有接受自己的全部,也沒有接受這個世界的全部。

※「真,即是假,是名真。」

  現在,我明白了,那所謂「絕對的真」,只是我幻化出來的,那其實是假的。但我還是接受了。接受什麼呢?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子,它是一個幻相,就接受。啊!這個幻相就是我!就接受了。這樣的一個接受,就是「實相」。而我回頭看自己這樣一段生命歷程,竟然就是《金剛經》啊!──「真,即是假,是名真。」

  我以為是「真的」,結果,它是「假的」。好!我就接受這個假的,結果,那就是「實相」了。我追求了一輩子的真,原來是假的!──「真即是假」;到後來,又去接受這個假了,結果,這個就是實相──「假即是真」。所以,「真即是假,是名真。」「假即是真,是真也。」──都是《金剛經》的是名狀態。

  這整個歷程,就是我的修行。而我發現,《金剛經》是可以從淺層次,一直用到很高的層次。自己在做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什麼《金剛經》不《金剛經》;而是做完了以後,才想到,喔,這還是一個《金剛經》。

※虛幻與真實不二;被知與能知不二

  當我接受一切虛相時,才遇到了「實相」。──原來「識心」就是「覺性」。用另外的話來說:「被知」就是「能知」。「能知」是看不見的;而「能知」可以讓你看見的那個部分就是「被知」,原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而已。──這正是揭示了《金剛經》的狀況:能所不二。

  我就接受,我就是這副德行,這副德行就是我,我就是這樣子。這個樣子就是被知,就是一個相,就是所謂「我的相」,那我就接受它;這麼做,其實也就是接受了我的覺性。因為我的覺性要長出一個樣子,就是這個樣子,就是這副德行。如果我不接受這副德行,我也就沒有接受覺性。

  到這裡,我們可以歸結到《無染覺性》中所說的:「娑婆與涅槃不二」的道理。你們看「娑婆與涅槃不二」,那只是一句詞語而已。但是我剛才所說的,那是我的血肉情義啊!其他的人呢?有他們自己的血肉情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德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樣子。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要經過這樣一番搏鬥,才能認識自己、接受自己。──這就是修行路上所要經過的奮鬥。

※接受自己,才能融入法界

  我所以為的真理,結果根本是我搞出來的一個幻相。但是這個幻相,你要接受它。一接受,喔!它就是實相,整個都是一個實相。這些都不是嘴巴上說說就可以的,而是要真實去做的。

  這麼一做以後,就開始跟法界有連結了。以前我跟法界是不太有連結的,因為我都拒絕了嘛!「被知的都不是」呀,我都撇掉了。所以我是一個絕緣體,跟法界都不通的。

  到現在,我才開始對法界有感覺,有連在一起的感覺。這些修行都不是語言層次的,都是有感受,而且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都是有內容的,不是好像只是表面的一些文字、理論,是很實際的。這樣子的聯繫,才稍稍解了我那絕緣體的絕緣性質,不然的話,就是跟法界沒有聯繫,就是斷開了。

  我雖然先告訴我,那個自己是一個虛假,但是我還是接受了它。當我接受了它,當你接受了自己,你才能進入法界,才能融入法界。當我不接受我自己的時候,我又做那麼強烈地分別、強烈地取捨,就變成絕緣體,沒有辦法入這個法界。我後來找到,原來我不能入世間,我是絕緣體,原因就是我不接受自己,我沒有接受自己,我一直在拒絕,被知的都被我拒絕掉,那我就入不了法界。

  當我一接受自己了以後,我也接受了法界,所以就開始跟法界聯繫上了。我現在的程度就是可以聯繫啦!現在的程度只能聯繫,還沒有辦法做到「涅槃與娑婆不二」,做不到。但是開始可以做了。以前是根本切掉了,根本不接受的。所以,那個不接受真正的源頭,就是我不接受自己,我不接受我自己弄出來的世界,沒有接受它。

  當我這麼一接受,就開始跟法界連起來,我只能說開始連。開始連起來的話,也就是能知與被知可以連起來了。這麼一連起來,才能夠感受到「何謂法性」?什麼是法性?不然,我只能定義,喔!法界的本性就是法性,被知的本性就是法性。我會定義,我用文字來這樣子定義,但是沒感覺,沒血沒肉啊!我現在這樣子的接受,對法性就有感覺了。這樣才能夠修所謂「自性與法性打成一片」,就是要連通啊!才能夠做呀!不然的話是做不了的。

※每個人都要走出自己的修行路

  我長久以來的習性,就是太愛乾淨──要清淨,髒的就不要;要善的,惡的就不要。這其實是修行上的阻礙。現在,我應該要學習「不垢不淨」──髒的和乾淨的都接受;好的和壞的都接受;善的和惡的都接受。因為我那個分別、取捨太強了,所以非常清淨。然而,那個清淨是一個假相。

  怎麼樣才會有實相?就是不但要接受自己,而且要接受自己的偏執、齷齪……全部都接受,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都接受,這才會有實相。不然,我的實相也是不夠完整的。

  我現在要學習的,就是「如來隨順覺性」──天宮地獄皆為淨土,淫怒癡俱是梵行。我在學的是這個,要修的是這種。

  在修行過程中產生錯誤,那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對、錯,其實是相對的──在某個階段是「對」的事,到了另一個層次時,它會變成是「錯」的。其實,修行就是要「走一步、抹一步」,沒有所謂對或錯,只有適合不適合。適合我的,不見得就適合你。

  以前我所整理的初中高階修行班,皈依自性的主軸,將佛法貫通得天衣無縫;然而,現在不開這些班了。這些課並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現在的人,那只是我所走過的修行路。佛法沒有高低,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而你們每個人都要走出自己的修行路。

  「如來無有定法可說」,面對根器不同的修行者,如來就會有不同的教導。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要走的修行路當然也會有所差別。心靈的進程是沒有止境的!隨著心靈的演化,我們的思想、眼光,也會跟著不斷地發展、深化。心就是如此地神奇!他不斷地演進、未曾停留、沒有終止。正是因為這樣,心靈和世界才能無限地發展和進步。



關閉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