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真心 (0497):面對真正的才是「道」

 

 

 

智崇上師

 

 

 

(認識梁教授請按右項「梁乃崇教授的學佛因緣」影片以及「智崇上師文字介紹)

 

 

 

 

 

 

 

其實修行也是這個樣子,

 

我們修行是要直接去面對,

 

直接去感受你的生命、或者你的狀況。

 

對我們修行來講,

 

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

 

 

 

感受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直接感受,一種是想像或者推測的感受,不是直接去感受

它。

 

 

我們常常都不是直接去感受,都拐了一個彎或者去設想一個狀況去感受的,那樣子

都不是直接的。譬如每到年底,我們就說「歲末」將至,這到底是直接感受的呢?還是

只聽到一個名詞?你面對的到底是真實的「時間」呢?還是一個「名詞」?

 

 

其實修行也是這個樣子,我們修行是要直接去面對,直接去感受你的生命、或者你

的狀況。對我們修行來講,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我們常常都沒有面對真的東西,你以

為你面對了一個東西,但是實際上,是面對你想像的那個東西。如果你能夠面對真正的

東西,那才叫做「道」,那才是「道」。如果你去面對了那不是真正的東西,而是一個

你推想的東西或者你想像的東西,那個就不是「道」,那叫什麼呢?那個是「外道」。

眾生一定是外道,因為他們一定沒有面對真的東西。有些人已經在講道了,但還不是真

的道,是外道。所以,外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為什麼呢?外道的外面還有外道,外道

的外道的外面還有外道……有比較遠的外道,也有靠近一點的外道。

 

 

就佛法而言,我們從《楞嚴經》的五蘊魔境來看,「色、受、想」這三個蘊,「色

蘊、受蘊、想蘊」這三個蘊裡面會產生魔;「行蘊、識蘊」就不會產生魔,但是會產生

外道,所以,在《楞嚴經》五蘊魔境裡面,它是把外道和魔一起來講的。外道不是魔,

外道的層次比魔還要更高的,是五蘊魔境裡面最後一個,但它不是魔境,它是外道。是

什麼呢?是辟支佛。辟支佛就是外道,所以他是外道第一名,第二名的外道就是羅漢;

羅漢和辟支佛都是外道,在《楞嚴經》裡面就是這麼清楚地指出來的。說他們是外道,

那麼,他們就不是真正的佛道。

 

 

這也就是為什麼《法華經》就講唯一佛乘,沒有餘乘,除非為了方便,遷就眾生的

根器,先跟你講羅漢乘,然後再講辟支佛乘,這都是不得已才講的,是為了遷就眾生的

程度和狀況。所以,那個都不是佛真正要的東西。為什麼?因為辟支佛和羅漢還是外

道。

 

 

 

那你怎麼分辨外道?咦!羅漢也是外道,哇!辟支佛也是外道。你怎麼分辨?什麼

才不是外道呢?其實是很難分辨的,我也是最近才弄懂。我現在懂了,可以做一個比

喻,告訴你們什麼是外道?我打一個比喻:你要學英文,有人就給你一個建議,要你先

去學拉丁文,把拉丁文學好了,英文才可以學得好。這種主張就是外道。

 

 

 

你要學英文,你就直接學英文就是了嘛!你不直接去學,而先學另外一個東西打基

礎,要等那個基礎打好了再來學。只要提出這樣的步驟、這樣意見的,就是外道。所

以,我們學佛也一樣。說到修行,就有人說:「喔!你要修行,要先打基礎,把身體先

練好,才能夠修行,要先築基。」很多這種主張,這就是外道。你要修行,就直接修行

就是啦!還需要先搞另外一個東西嗎?不必呀!你先搞另外的一個東西,那就是外道。

 

 

 

當然,這樣講是粗淺地講,裡面有更嚴格的。像是有人說,喔!你要學佛,那就先

學羅漢乘打基礎,修好羅漢了再學辟支佛;辟支佛再好一點,然後再進入菩薩的菩薩

乘;進入菩薩乘以後,再進入佛乘。這樣的主張跟你要學英文就先去學拉丁文,不是一

樣嗎?那就是外道。這樣子的論調與作法,就是外道。為什麼?你不做直接的事情,你

沒有面對真的嘛!你真正要做的事情在這裡,你不去做,你先做旁邊、外面的事情,這

樣子就叫做外道。 (本文摘錄自20120112梁師開示)(憶玫整理)(本文摘選自

20111106連線法會)(憶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