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真心 (0499):把握本覺狀態才不是外道

 

 

 

 

智崇上師

 

 

(認識梁教授請按右項「梁乃崇教授的學佛因緣」影片以及「智崇上師文字介紹)

 

  

 

 

 

沒有達到完美才是完美,

 

一旦以為自己達到完美,你就完蛋了。

 

所以,跟我們一般的心態不同。

 

你還沒有達到盡頭,

 

你還有做不到的部份——這樣子才是本覺的狀態;

 

不然,這個就不是本覺的狀態,

 

就已經偏離本覺了。

 

 

 

我們說能夠面對真正的東西才是「道」?如果面對的是想像或推測的,就是「外

道」。所以《無染覺性》裡開示本覺「未來的心無染;安住當下的心境,不妄加修整造

作。」祂這樣子寫就是讓你看起來,咦!怎麼好像沒有未來?如果真的把未來的心寫出

來了,那就不是未來了。

 

 

 

《無染覺性》這本小冊子裡的每一句話,都是在這種狀態說的。要好好把握這個狀

態,你能把握到,你就不是外道。

 

 

 

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就要真的去面對未來呀!你不要搞一個假的未來,那樣就

是外道了。我們在面對覺性,就是面對覺性啊!你要真的去面對你的覺性、你的本覺。

不要去創造出一個「覺性」的名詞,然後就去玩那個名詞的定義,那都是外道。

 

 

 

覺性就是覺性,很直接,你不能夠把祂變成了被知的東西,祂是不可被知,你把祂

變成被知的,那就不是了。所以,「唯見明空之境」,明空的境會被你見到,但是你找

不到任何觀者,觀者不可能被你找到。有人找不到,拼命去找;你拼命去找觀者,你不

知道那個觀者是「並無任何觀者可以被察覺」,你不知道這一點,然後,你也找不到這

個觀者,你還想盡辦法要把這個觀者找出來。那就是什麼?那就是外道!恐怕還不止是

外道,這樣做的話是邪道。

 

 

 

所以,《無染覺性》裡每一句話,每一個都是站在真正覺性的立場在說的;或者是

以那個態度在說的。能夠把握這一點,才能夠懂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不然是不懂的。

 

 

 

羅漢為什麼是外道?他就差一點點!他把涅槃當作是可證又可乘的那個目標。涅

槃,它就是一個假象。如果被你或被他可以去證得,又可以去執著的,那就是虛假的。

所以,佛陀知道眾生沒辦法體悟,就先丟一個階梯給你走。說那個涅槃是可以證到的

哦!是真有那樣一個東西給你證的喔!涅槃不是沒有,但是被你證到,它就是被你知道

啊!在這個時候,「被知的都不是」這一句話就更好用了,被你知道的就不是了,被你

證了,也不是了。

 

 

 

但是,這個「被知的都不是」,就沒問題了嗎?也不是,太有問題了。你一用下

去,就會什麼東西都不接受,你會得到一個拒絕一切的結果,這個又是它的問題了。所

以當你用這個東西,覺得很好用的時候,你就要準備把它抹掉。走一步就要抹一步,當

覺得它很好用的時候,你就要把它抹掉。你千萬不要說,我做了這個,達到頂點,做到

最好,就滿足了,那就糟糕了。

 

 

 

這也就是《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去做了五十三參,每參一位善知識,那個善知

識就把祂的本事展露出來,讓善財童子知道了,那當然是非常精彩、非常好啦!但是,

當你認為祂很好的時候,祂就告訴你,我還有什麼地方是不足的、做不到的。每一個都

這樣子,這個很重要!當你已經很滿足的時候,你就是完畢了。而他們都會覺得自己是

做到這個程度,但是還有不足,這樣才是對的,才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很篤定、很滿足自己做到最好了,已經做得完美了,那就完蛋了!「五十三

參」裡面,每一個都是這樣子。開始我看不懂,我還以為祂講這樣子,祂做不到這一

個,才又介紹他去找下一位善知識。我以為下一位善知識大概可以做到前面那一位講的

做不到的部分,看了一段以後,才發現每一個都沒有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喔!原來

不是連環套的,中間沒有一個、一個套起來的那種關係。他們就是自己明白表示,自己

並沒有達到完美。

 

 

 

沒有達到完美才是完美,一旦以為自己達到完美,你就完蛋了。所以,跟我們一般

的心態不同。你還沒有達到盡頭,你還有做不到的部份——這樣子才是本覺的狀態;不

然,這個就不是本覺的狀態,就已經偏離本覺了。(本文摘錄自20120112梁師週四開示

)(憶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