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3

如實修如實證的指南

梁玉明

字體

  圓覺經是佛與十二位菩薩的問答,其中菩薩所問的問題,都是修行上至關緊要的步驟、要點,追求心靈層次的人不可不知。智崇上師的開示也注重步驟、要點,而且抽絲剝繭、層層轉進,讓人的心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照著去實行就成了。他說:宇宙沒有絕對的真實,也沒有絕對的虛幻,重點在於你要去接受。世間的對錯也是相對的,在某個階段是「對」的事,到了另一個層次時,它會變成是「錯」的。重點是你要有融合兩個極端的能力與智慧。面對根器不同的修行者,如來就會有不同的教導。

  《圓覺經智慧直解》在智崇上師娓娓道來的解說中,就是一本如實修如實證的指南,引領出一條寬廣的修行大道。

  智慧是什麼呢?智崇上師說:智慧就是能夠創造知識的能力,你能夠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這才是智慧,知識是被智慧創造出來的產品,它並不是智慧。當你有了智慧,就可以解決人生中所有新的問題。

  我們一般人也會有智慧嗎?智崇上師說:有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在佛法裡稱為「般若智」,它是超越思維,是思議所不及的,它是一種直覺,也有人稱之為靈感。靈感不是思維來的,沒有什麼理由,沒有什麼原因,就這樣冒出來了。許多人終其一生,就是想要擺脫「識心」的限制,使得潛藏在自己心靈深處的「般若智」,能夠發揮出來。

  想要獲得「般若智」嗎?智崇上師提供了三個方式:一個是放掉執著,不要著相;一個是保持欣賞讚美的態度;一個是把心靜下來。想想看,一池的湖水平靜下來,就成了一面鏡子,周圍的山色、天空的雲影,全都清清楚楚地映現在湖水裡;以我們的心來作比方,就是世間的事情,明明白白呈現在心中。這種明明白白就是「般若智」。

  智崇上師除了逐句解說經文之外,還不時把現代人的認知、想法類比進去,他在文殊品中解說「三昧正受」時說:「三昧」是一種不經過思惟就清楚明白的一種直覺式的感受,其中沒有識心的思惟作用。中國成語中早有「箇中三昧」之說,如果你能夠進入「三昧」,與之成為一體,就是「三昧正受」。又旁及《華嚴經》裡面講的「入三昧」,就是「跟三昧成為一體」。狀況就有點像:三昧就好像是一個手套,而你把手伸進那個手套,那麼這樣就是入到三昧裡面了;把手伸進手套後,你的手就與手套合一了;然後,在這種狀態下開始起變化、起作用;你在三昧當中起用,就可以動法界,法界便因此變動了!這叫做「入三昧」,如果你能夠進入「三昧」,與之成為一體,這樣就是三昧正受。接著解說何謂「不二隨順」?「陀羅尼」是什麼?「真如」是什麼?涅槃是什麼?菩提涅槃是什麼?什麼是無明?如來因地法行是什麼?法性到底是什麼?就這麼自問自答地,在「文殊品」裡,把佛法難解的名相、眾生心裡的疑惑都解開了。

  〈普賢品〉裡,普賢菩薩幫我們啟問:圓覺清淨境界是怎麼修的?既然幻化的相都是假的,怎麼還要拿這個假的來修呢?身和心都沒有了,那誰在修行呢?

  智崇上師的解說非常通俗: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想要解脫的話,就要做一件事情,是什麼事情呢?就是要離開虛幻的境界。離到什麼程度呢?就跟鑽木取火一樣,火出來了以後,把木頭給消滅掉了;如同最後這些幻化的東西也都消滅了一樣。

  既然一切皆幻,為何還要修佛法呢?因為你不修的話,你不會知道這是幻的。當你知道的時候,又不能說知道,說知道又落入斷滅;這一切都是要修了以後才會明白。如果你不修的話,在生死輪迴這個關係裡面,是被卡來卡去的,是到處會碰壁的,於是煩惱就很多。你修了就明白了,就解脫了;這個時候,生死幻化的輪迴,對你來講就不是妨礙了。打一個比喻,像我們人掉到水裡面,是很慌張的,要想辦法怎麼游泳、怎麼不淹死。當我們掉到水裡面的時候,這個水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困難,可是魚在水裡是悠哉自在的。我們修行就像這樣,你不修就像一個人掉到水裡面,會有很多困難、很多掙扎。當你修出來就解脫了,你就變成魚了;那些困難對你來講,就變成一些好用的資源,這是有很大的差別。

  〈普眼品〉裡,普眼菩薩幫我們啟問:菩薩修行的時候,祂是一步一步怎麼做的?要怎麼把握方向?又要怎麼去執行?智崇上師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真切而實際。如果已經開悟、已經懂了,對於佛所說的圓覺三昧當然是不會有問題的。問題就是在末世時期,眾生根本都不懂、不知道、不明白,在不明白的狀況下,如何能夠變得明白?普眼菩薩提出來的問題是實情,眾生當然是沒有悟,當然是不懂。所以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不懂的時候,怎麼樣才可以變懂?」祂對眾生非常地體貼,才能夠曉得眾生真正的困難;如果不夠體貼的話,是問不出這個問題的。祂知道眾生的困難,這種體貼,就是一種慈悲。有這樣的慈悲心,才問得出這樣的問題;當祂這樣子問出來的時候,就感動了世尊。

  智崇上師除了講解經文,還把當時菩薩們的心態做了剖析,隨著上師的描述,我們的心中也浮現出一幕幕的場景,彷彿化身為眾菩薩,安安靜靜諦聽著佛陀的開示。

  《圓覺經智慧直解》中,智崇上師精彩論述俯拾即是,我摘出個人偏好的幾處的如下:

☉每一個人心靈運作的狀態,都是以自我的「設定」為藍本。所以,每一個人的命運,以及面對的外境,都是自己的心性的顯現而已。只要知道那些相是虛幻的,然後接受它,所呈現的就是實相。

☉金礦裡面本來就有金,但是你必須把礦石裡面的雜質除掉,才能提煉出完整的純金。如來的圓覺也是這樣,眾生的佛性是永遠不變的,就像純金藏在礦石中,不因修行成就與否而改變。

☉所有的邏輯思惟都是循環見,都是環環相扣的,也就是識心的運作模式,不斷地用「應該、不應該」,去評斷別人、或者要求自己。讓別人和自己,陷入同樣的痛苦之中。

☉你如果悟了本來面目,就會知道現在是在開悟中,還是又被無明覆蓋住了。當你清楚這樣的事情時,就知道你這一生,根本都是自己在那裡自找麻煩,自討苦吃。

☉「悟淨圓覺」是指全面性的覺悟,至少也要悟到百分之六十,你的覺性才能夠掌握主動權;否則,主動權是被識心所掌控,你的覺性光明仍然被識心的烏雲所遮蔽。

☉菩薩看所有一切都是幻化的,是祂以覺性的力量,讓這個幻化起作用,就是在做菩薩行。從菩薩的角度來看,在廚房把飯菜做出來,就是幻化的作用;肚子餓了是幻化,吃飽了也是幻化。

☉四相與憎愛這兩個相依所生出的業障、六道輪迴,形成了龐大的「相」系統,把你障礙住了。因此,你一動念,就製造業障;一息念,就妄見涅槃,無法從有相的狀態,回到清淨的覺性。

☉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就是菩提心(覺性)已經能夠入世,能在世間運作了;如果覺性在解脫門內,還沒有入世、還不能在世間運用,那就只能叫「發菩提心」。

☉有境界不是不好,但是你不能執著;只要一執著,就會被絆倒,就會摔跤並墮入陷阱。任何境界都是相,即便你的相很高明、很偉大,讓你欣喜若狂,也只要感恩、謝謝就好了。

☉圓覺經是為後末法時期準備的,在後末法時期,人們比較需要大力鬼王這樣的侍衛;因為普通侍衛的保護已經不夠了,所以由鬼王來給你保護,那個保護是會很周全的,你就安啦!

  智崇上師說:強烈的分別、取捨和切割,只會阻擋了修行的道路。即便是有了很好的修行方法、很犀利的修行工具,如果用過頭了,也會有副作用。所以要真實地去接受自己,跟法界有所連結,離開語言的層次,進入有感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層次,自然能領略另一番風光。



關閉